站内搜索

界诠法师:各宗要略——唯识宗学统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佛灭后九百年顷,弥勒菩萨应无著之请,说了《瑜伽师地论》,最初发明此唯识理。无..

色声香味触分好多种类,瑜伽师地论第一卷,讲过声音的种类,分好几种。味尘也分好几种,有众生自己身上如来藏出生的,触尘也是这样,香尘也是这样。法尘与五种尘和合在一起..

原文:「又前說末那恒與阿賴耶識俱轉乃至未斷。當知常與俱生任運四種煩惱一時相應。謂薩迦耶見。我慢。我愛。及與無明。此四煩惱。若在定地若不定地。當知恒行不與善等相違..

我们生活在欲界,自然饮食的欲望也就炽盛。财食往往是分不开的,追名逐利不外乎吃好喝好。很少人知道其中的过患,我通过学习《瑜伽师地论》才有所了解,来与大家分享。在餐..

第三章亲近善友如果把修行比作盖一座高楼,皈依就是打好地基了,但如何把砖瓦一块一块地垒上去,这还需要有知识和有经验的人来指导,高楼才能如期完工。我们在皈依三宝、正..

瑜伽师地论第一卷把声尘分成很多种,按照自己的如来藏执持与否分成三种。第一种,是自己的如来藏单独执持的声音,叫作因执受大种声。比如自己的说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内..

摄决择分中三摩呬多地之二复有五种定相违法。一毁犯禁戒。二无无间加行。三无殷重加行。四有沉没。五他所扰恼。释:弥勒菩萨在这里讲了五种与禅定相违的障缘。第一种就是不..

原文:云何无攀无住。所谓诸爱永尽离欲。寂灭涅槃。及灭尽定。所以者何。所言攀者。诸烦恼缠。所言住者。烦恼随眠。于彼处所二种俱无。是故说言无攀无住。此谓涅槃无攀无住..

不少人探寻一生,人品也不错,仍找不到生命的归宿,或找个错的,以致活着心难安,临终也懊恼。多因陷入“有与无”“名与物”的浆糊里无法自拔。集中论述这两组核心问题并讲..

7月20日我们昨天把不净观的文念了一遍,若是想要学习不净观,《瑜伽师地论》上面这不净观的文,我感觉比较完善一点,就是完备一点,比其他的地方说得圆满一点。可以常常地..

热搜词

  • 学佛(1064次)
  • 心经(615次)
  • 地藏经(547次)
  • 净界法师(516次)
  • 修行(75次)
  • 佛陀(74次)
  • 功德(66次)
  • 清芳庙(63次)
  • 无量寿经(37次)
  • 法华经(35次)
  • 普门品(33次)
  • 护法(33次)
  • 吃素(32次)
  • 弥勒佛(32次)
  • 观音菩萨(32次)
  • 楞严经(31次)
  • 素食汉堡(30次)
  • 莲花生大士(30次)
  • 素食日(29次)
  • 放生(29次)
  • 阿弥陀经(29次)
  • 素食(28次)
  • 往生(27次)
  • 药师经(27次)
  • 瑜伽师地论(27次)
  • 长阿含经(26次)
  • 大悲咒(25次)
  • u00e5(25次)
  • 药师佛(25次)
  • 文殊菩萨(25次)
  • 持戒(24次)
  • 素食者(24次)
  • 戒律(24次)
  • 释迦牟尼佛(23次)
  • 素食主义(23次)
  • 素食主义者(22次)
  • 金刚经(21次)
  • 念佛(21次)
  • 地藏菩萨(20次)
  • 素食厨师(20次)
  • 普贤菩萨(20次)
  • 黄财神(19次)
  • 二十四诸天(17次)
  • 华严经(17次)
  • 孔雀明王(15次)
  • 奥地利(15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2次)
  • \u00e5\(1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1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