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时国大王延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这个地方使得持地比丘内心的世界有点变化。在当时的国家有一个大王,因为种种的喜事..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种带业往生的概念。就是业力我不能把它消灭掉,但是我可以把它调伏。当然,阿罗汉他带的..

问: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不可以简单提一下?因为往内的话,往内那不是跟唯识一样,..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名字在娑婆世界主要是靠听闻,听闻大乘的正论以后,我们能够依教观心,开始回光返照。我..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修学佛法要先设定目标。

本经发明真、妄——分成两部分来发挥。在前面的理论篇,佛陀用一种对比的方式,把真心跟妄心的功德跟过失,把它很明确的对比出来。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安..

前面是把佛像给造出来。有些人他来到寺庙的时候,这个佛像已经有人造好了。他怎么样?他修供养,也是可以。你没有因缘造佛像,你能够从这个地方礼拜赞叹等等,也可以成佛道..

我们一定要视之为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这个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方主要是约着死亡,死殁无常,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要告诉自己三件事情:第一个我们今生一..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它对立的。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个人世间啊,越来越多差..

这以下是关键了mdash;mdash;理观的智慧。前面是讲到原因,就是因缘的善行。所有的因缘,理论上都可以成佛,但是如果你要快速成佛,下面这一科是重点。寅二、约闻经显了因功..

热搜词

  • 学佛(3616次)
  • 素食(2415次)
  • 佛陀(2011次)
  • 吃素(1895次)
  • 地藏经(1602次)
  • 净界法师(1509次)
  • 修行(1468次)
  • 往生(1456次)
  • 心经(1389次)
  • 放生(1378次)
  • 念佛(1272次)
  • 地藏菩萨(1269次)
  • 释迦牟尼佛(1213次)
  • 素食者(1055次)
  • 楞严经(1013次)
  • 金刚经(999次)
  • 功德(965次)
  • 华严经(870次)
  • 素食主义(844次)
  • 持戒(840次)
  • 观音菩萨(838次)
  • 护法(835次)
  • 大悲咒(820次)
  • 戒律(755次)
  • 阿弥陀经(736次)
  • 无量寿经(699次)
  • 文殊菩萨(698次)
  • 素食主义者(691次)
  • 法华经(677次)
  • 普贤菩萨(640次)
  • 普门品(550次)
  • 药师佛(440次)
  • 药师经(352次)
  • 弥勒佛(340次)
  • 素食日(334次)
  • 莲花生大士(298次)
  • 瑜伽师地论(284次)
  • 素食汉堡(271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3次)
  • 素食厨师(186次)
  • 黄财神(166次)
  • 孔雀明王(138次)
  • 奥地利(104次)
  • 清芳庙(96次)
  • 二十四诸天(76次)
  • 云南(6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