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mdash;mdash;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有好处,依止对自己有好处的动机做这件事情。当你度化这个众生,这个众生对..

这个颠倒妄想的形成,在《楞严经》它是有三个次第:第一个、取相。当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由于我们个人的业力,我们会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当中,我们取到我们..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有马上去学经典去学《法华经》。那么佛陀面对一个粗重的凡夫,是怎么度化他呢?佛陀说,你就去..

问: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说品位决定于心量的大小,心出家,大心凡夫也可以上品上生往生吗?净界法师..

问: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个时候还有颠倒妄想吗?净界法师答: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圣道,一般来说,你初地以后就可以回入娑婆了,当然初..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楞严经》是这个意思。就是水泡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活在心中的水泡,当这个水..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过去所造的所有的业力都保存下来。那么佛陀的意思,就是你没办法急着去把..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说这个菩萨是一个喜欢布施的菩萨。那么什么样的菩萨叫作喜欢布施的菩萨呢?佛陀讲出一个..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什么叫现前难行?就是说,菩萨遇到了怨家,彼此间有怨恨的这个有情众生,菩萨还能够放下内心的这种对立心,而对这个怨家众生做一些饶..

热搜词

  • 学佛(3618次)
  • 素食(2415次)
  • 佛陀(2011次)
  • 吃素(1895次)
  • 地藏经(1603次)
  • 净界法师(1514次)
  • 修行(1468次)
  • 往生(1457次)
  • 心经(1391次)
  • 放生(1379次)
  • 念佛(1273次)
  • 地藏菩萨(1269次)
  • 释迦牟尼佛(1214次)
  • 素食者(1056次)
  • 楞严经(1013次)
  • 金刚经(1000次)
  • 功德(965次)
  • 华严经(870次)
  • 素食主义(844次)
  • 持戒(840次)
  • 观音菩萨(839次)
  • 护法(836次)
  • 大悲咒(820次)
  • 戒律(755次)
  • 阿弥陀经(736次)
  • 无量寿经(700次)
  • 文殊菩萨(698次)
  • 素食主义者(692次)
  • 法华经(678次)
  • 普贤菩萨(640次)
  • 普门品(550次)
  • 药师佛(441次)
  • 药师经(352次)
  • 弥勒佛(340次)
  • 素食日(334次)
  • 莲花生大士(299次)
  • 瑜伽师地论(284次)
  • 素食汉堡(271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3次)
  • 素食厨师(186次)
  • 黄财神(166次)
  • 云南(150次)
  • 孔雀明王(138次)
  • 奥地利(104次)
  • 清芳庙(96次)
  • 二十四诸天(76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