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再看第二个概念。这个地方越讲越细了。前面先讲第一个概念,从一念心安立了真妄;这个地方,我们再发明真跟妄的差别。看第二段。这是《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作..

我们看辛四的开缘情况,有四段。向人说证果等法相;欲说他事,而误说证果等事;戏笑说,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狂乱坏心。你如果是跟人家解释,什么是初..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故二相悉蠲除。体知离心无别物,由此即会心非有。智者了达二皆无,等住二无真法界。那么《摄大乘论》里面又提到这个观..

第三个,犯戒轻重。非己妻入道,什么叫入道呢?就是男二处、女三处,这个是上品不可悔罪,这个就破戒。那么己妻,如果是自己的妻子,如果是非时、非处、非道,中品。如果是..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增上慢。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法相,谓证果等,本无欺诳之心,名增上慢,不失戒体。然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这个地方是正式地诃责阿难尊者在修学佛法中的过失。说汝闻微尘佛,说阿难尊者你过去曾经亲近了..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而无能修所修,所以是不可思议。这句话怎么说呢?虽修而无能修所修,虽断而无能断所断?..

从这样一个万法唯识的道理,菩萨生起了两种的功德力:第一个是誓愿力,第二个是观照力。这个誓愿力就是说,在行菩萨道之前,你刚开始要发愿的,要发清净愿,你应该设定一个..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这个地方是文殊菩萨很慈悲地来教诫阿难尊者。他说,阿难尊者啊,你现在应该好好地如实谛听。我文殊菩萨承蒙..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大凡我们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尤其四根本重罪犯到以后..

热搜词

  • 学佛(3639次)
  • 素食(2432次)
  • 佛陀(2026次)
  • 吃素(1915次)
  • 净界法师(1631次)
  • 地藏经(1619次)
  • 修行(1490次)
  • 往生(1468次)
  • 心经(1452次)
  • 放生(1394次)
  • 念佛(1293次)
  • 地藏菩萨(1282次)
  • 释迦牟尼佛(1230次)
  • 素食者(1075次)
  • 楞严经(1030次)
  • 金刚经(1015次)
  • 功德(979次)
  • 华严经(881次)
  • 素食主义(856次)
  • 持戒(856次)
  • 观音菩萨(854次)
  • 护法(850次)
  • 大悲咒(835次)
  • 戒律(771次)
  • 阿弥陀经(749次)
  • 文殊菩萨(715次)
  • 无量寿经(713次)
  • 素食主义者(705次)
  • 法华经(686次)
  • 普贤菩萨(655次)
  • 普门品(564次)
  • 药师佛(448次)
  • 药师经(359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40次)
  • 莲花生大士(302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5次)
  • u00e5(267次)
  • 长阿含经(239次)
  • 云南(214次)
  • 素食厨师(192次)
  • 黄财神(179次)
  • 孔雀明王(144次)
  • 奥地利(110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