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看第一个空无边处定。一、空无边处定,谓行者厌患色如牢笼,不得自在,心欲出离,乃摄心谛观,加功用行,破于色故,思惟无边虚空之相。此定成已,如鸟出笼,自由自在,..

菩提心它是一种善根,我们一般人是善念,善念跟善根的差别,就是这个善根它多了一份愿力的支持,还有一种智慧的观照。比方说布施,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受了菩萨戒你去救助..

次年夏,逼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初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非父母所生也。从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有四禅:我们先看第一个初禅,看看初禅的相貌。初禅,亦..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曾经五百世变成毒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说明一下:在过去婆罗蔓国,有一个做买卖的生..

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不能起颠倒。这是整个净土宗的底限,这是最低、最底限。烦恼是虚妄的,罪业也是虚妄的,但你起颠倒了,那谁都救不了你了。所以他的指标..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动。处理内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你在佛堂当中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一种感应,或者说一种磁场的吸引力。你的磁场吸引力越强,就说明了你越难往生。因为你跟娑婆世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量众,供养无数佛 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 证于无上道。这个地方先说明他的得果。说舍利弗来世..

我们看三禅。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心既灭,定境转深,绵绵之乐,内心涌发,乐法增长,周遍身心,于世间有为..

热搜词

  • 学佛(3641次)
  • 素食(2435次)
  • 佛陀(2026次)
  • 吃素(1918次)
  • 净界法师(1639次)
  • 地藏经(1621次)
  • 修行(1491次)
  • 往生(1471次)
  • 心经(1456次)
  • 放生(1395次)
  • 念佛(1294次)
  • 地藏菩萨(1284次)
  • 释迦牟尼佛(1231次)
  • 素食者(1076次)
  • 楞严经(1032次)
  • 金刚经(1016次)
  • 功德(980次)
  • 华严经(883次)
  • 素食主义(858次)
  • 观音菩萨(858次)
  • 持戒(856次)
  • 护法(851次)
  • 大悲咒(837次)
  • 戒律(773次)
  • 阿弥陀经(752次)
  • 文殊菩萨(715次)
  • 无量寿经(714次)
  • 素食主义者(707次)
  • 法华经(689次)
  • 普贤菩萨(658次)
  • 普门品(569次)
  • 药师佛(449次)
  • 药师经(361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2次)
  • 莲花生大士(304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6次)
  • u00e5(268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19次)
  • 素食厨师(193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0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