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不安住在理性的根本空就去修对治空有什么缺点?净界法师

我们应该放弃主宰,追求自在!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诵经、持咒时杂念纷飞,有时甚至如脱缰野马无法控制。因此,妄念就是业障,也就是说妄念是业障的一..

问:若念佛人患有痴呆,临终时请人助念,他有何方便来补救?净界法师答:哦,这个很麻烦,因为痴呆症,第六意识,最重要是第六意识,你没办法跟他沟通。第六意识,一个人痴..

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重点,就是了生脱死这一块。那么了生脱死这一块,从圣道门的角度,他是在秽土、在娑婆世界来完成他的了生脱死;那么净土宗的修学者,他是..

问:在念佛的时候一直用法师所教授的方法,创造念佛的音声再听回去,但是我每一句佛号都必须要观想阿弥陀佛的容貌,观想佛陀的眼睛、鼻子、嘴巴,这样我才能专注,否则的话..

修行有“常法”跟“特殊的个案”。我们的确看到很多特殊个案不研究教理,比方说六祖大师是卖柴禾的,去一个大富长者家,有大福报的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几..

净土宗其实在逐渐衰微当中,这是很遗憾的事!念佛人很多,成就的人非常的少。为什么?有人提倡念佛人不看大藏经典,不看祖师的开示。不看经典自己就胡思乱想。往生净土的根..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色,印光大师说是「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不管是今生的离苦得乐、或者是来生的功德庄严,主要还是仰仗佛力的加被所成就..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向内攀缘内心的自我。我们看看这个攀缘内心的自我是怎么回事?“我者,真实、主宰、自在义。谓一切法显现,都是因缘和..

热搜词

  • 学佛(3561次)
  • 素食(2404次)
  • 佛陀(2000次)
  • 吃素(1886次)
  • 地藏经(1561次)
  • 修行(1458次)
  • 往生(1447次)
  • 净界法师(1438次)
  • 放生(1367次)
  • 心经(1337次)
  • 念佛(1265次)
  • 地藏菩萨(1256次)
  • 释迦牟尼佛(1202次)
  • 素食者(1043次)
  • 楞严经(1001次)
  • 金刚经(985次)
  • 功德(955次)
  • 华严经(858次)
  • 持戒(831次)
  • 素食主义(830次)
  • 观音菩萨(827次)
  • 护法(822次)
  • 大悲咒(804次)
  • 戒律(744次)
  • 阿弥陀经(718次)
  • 无量寿经(690次)
  • 文殊菩萨(689次)
  • 素食主义者(679次)
  • 法华经(667次)
  • 普贤菩萨(629次)
  • 普门品(536次)
  • 药师佛(438次)
  • 药师经(346次)
  • 弥勒佛(333次)
  • 素食日(331次)
  • 莲花生大士(291次)
  • 瑜伽师地论(278次)
  • 素食汉堡(261次)
  • u00e5(253次)
  • 长阿含经(212次)
  • 素食厨师(182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2次)
  • 奥地利(100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