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生活的快乐不快乐,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个正面的思考是很重要!因为感受它只是一个短暂的刺激,但是你长时间来说,你心中的一个思考性,你正面思考负面思考差很多..

比如说,你跟你儿子两个发生了不愉快,你现在先不要管你发生什么事,你现在先从你的角度走出来,走出你的位置。你做妈妈的,你先走出你的位置,你跑到你儿子的角度来看事情..

我们的一念心具足十如是─所谓的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智者大师在观察你内心的相状,是从这十个角度..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第一个,我们先谈从自力的角度找到圣道修行的捷径。先看圣道门,再看净土门。圣道门,第一个,安心,安住清净心。这个是..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点就是:你平常在内心当中,你栽培一个清净的念力。我们不要讲净土宗的信愿持名,这是一种念力,就像持戒好了,你经常..

这以下说明应该避免的过失,看第二段:又者不应作意五处所者:所谓:戒穿缺,种性下劣,形貌丑陋,文辞鄙恶,所发语句粗不悦耳。便作是念,不从此闻,而弃舍之。我们对于法..

蕅益大师提出这个嗔恚,我慢跟懈怠,它的出处是从《菩萨戒》的六增上戒来的,菩萨有十条戒,都是伤害菩提心,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我们不谈,我们谈六增上戒:第一个、沽酒戒..

同样的烦恼、业障,表现在内心有大乘善根的人,它的势力降到最低,这一点对净土宗往生非常关键!诸位!你怎样从烦恼障、业障里走出来,这很重要!临命终时,我们合理地推论..

是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我们听闻的功能,其实只是我们过去一种善恶的业力假借外在因缘的刺激所表现的一种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它的本体当体就是不..

这个色尘是一个外处;见,眼根中的见,是一个内处。见去攀缘色尘,产生一种相互的作用,但是它的本质当下就是众生本具、诸佛所证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应该把它的道给观察..

热搜词

  • 学佛(3582次)
  • 素食(2405次)
  • 佛陀(2003次)
  • 吃素(1890次)
  • 地藏经(1576次)
  • 修行(1461次)
  • 净界法师(1456次)
  • 往生(1450次)
  • 放生(1370次)
  • 心经(1356次)
  • 念佛(1267次)
  • 地藏菩萨(1258次)
  • 释迦牟尼佛(1206次)
  • 素食者(1046次)
  • 楞严经(1004次)
  • 金刚经(988次)
  • 功德(958次)
  • 华严经(859次)
  • 素食主义(834次)
  • 持戒(832次)
  • 观音菩萨(830次)
  • 护法(823次)
  • 大悲咒(807次)
  • 戒律(746次)
  • 阿弥陀经(721次)
  • 无量寿经(692次)
  • 文殊菩萨(691次)
  • 素食主义者(683次)
  • 法华经(668次)
  • 普贤菩萨(631次)
  • 普门品(539次)
  • 药师佛(438次)
  • 药师经(348次)
  • 弥勒佛(333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1次)
  • 瑜伽师地论(279次)
  • 素食汉堡(265次)
  • u00e5(254次)
  • 长阿含经(212次)
  • 素食厨师(184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3次)
  • 奥地利(100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