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唯识学的基本的思想它的智慧,它主要的宗旨主要是一个概念,就是万法唯识。首先你要相信一件事情,就是你从小到大你所碰到的一切人跟一切的事情,都不是真实的,所有一切的..

你可能内观以后开始修一心即假观了,就开始历事炼心,必须安忍顺逆的境界。一个人开始内观以后,开始向外历练的时候,顺逆都要安忍。所以,一个人内观以后,在向外历练的时..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阿弥陀这句话,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本经当中解释说,是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光..

所谓把佛号念好,折伏现行烦恼。不只是说你在风平浪静时把佛号操作好,佛号必须有一定的调伏力,虽然你没有断烦恼,但起码你能够调伏它,至少你要不随妄转。我们有烦恼,但..

《解深密经》云: 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 一者,于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捨悭 悋 、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 二者,于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

当我们的心开始带回家以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修空观,破除我们对于身心世界,那种坚固的我执跟法执。空观是观察缘生无性,它因缘生,所以它无自性。当我们空观..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身根跟这个触接触的时候,其实它当体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我们看经文: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

诸位!你不要忘了往生有一个重要的资粮,除了临终的正念以外,愿我临终无障碍,叫作善终。我讲实在话,你没有福德力,临命终你很惨的。所以你今天在三宝中所付出的,是一种..

我们看第二段,明听与声即藏性。听,是一个内处;声,声音、声尘是外处。当这个听跟音声接触的时候,构成一个因缘所生法当然是一个变化多端的。但是在变化多端的背后,它的..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这个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他提出四个重点:第一个,持戒。净土宗我们要先求临终无障碍。我们凡夫的心是受不了刺激的,所以..

热搜词

  • 学佛(3577次)
  • 素食(2405次)
  • 佛陀(2003次)
  • 吃素(1888次)
  • 地藏经(1573次)
  • 修行(1460次)
  • 净界法师(1452次)
  • 往生(1449次)
  • 放生(1369次)
  • 心经(1353次)
  • 念佛(1265次)
  • 地藏菩萨(1257次)
  • 释迦牟尼佛(1202次)
  • 素食者(1045次)
  • 楞严经(1002次)
  • 金刚经(986次)
  • 功德(956次)
  • 华严经(858次)
  • 素食主义(832次)
  • 持戒(832次)
  • 观音菩萨(829次)
  • 护法(822次)
  • 大悲咒(805次)
  • 戒律(745次)
  • 阿弥陀经(720次)
  • 无量寿经(691次)
  • 文殊菩萨(689次)
  • 素食主义者(681次)
  • 法华经(668次)
  • 普贤菩萨(629次)
  • 普门品(537次)
  • 药师佛(438次)
  • 药师经(348次)
  • 弥勒佛(333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1次)
  • 瑜伽师地论(279次)
  • 素食汉堡(264次)
  • u00e5(254次)
  • 长阿含经(212次)
  • 素食厨师(184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3次)
  • 奥地利(100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