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要止息一切的恶法,因为我们过去生当中,有很多的烦恼习气,不好的习气也是有,善的习气也是有。我们面对不好的习气惭愧悔过。菩萨要有一种增上惭愧的心,你要思惟业果..

那么正念真如这一块,什么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我们看后面的一段说明。佛教讲因缘观,这个因缘观包括了杂染的因缘,杂染的缘起,也包括清净的缘起。我们在生命当中,..

此诸菩萨,皆于是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于诸经典,读诵通利,思惟分别,正忆念。阿逸多!是诸善男子等,不乐在众,多有所说,常乐静处,勤行精进,未曾休息;亦不依..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一次一次加以消化思惟,这个时候,产生一种非正法类的分别,这就是一种邪见。我们知道想法跟见是不同:想法是不坚固..

当我们正念真如: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不动。第二个调伏力,就是空假中三观来调伏。第三个坚持力,以愿力来坚持下去,永不退转。那这个地方安住的意思,告诉..

菩萨遇到因缘的假相,第一件事情,不是马上处理,先观察你本来没有这个因缘的,安住在一念心性,从假入空,从一个假名、假相的因缘当中回归到一念的真如的心性。那么接下来..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

问: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因缘,弟子已经很清楚掌握到那个修持的诀窍,但是面对积极的修善,例如布施,我们要怎么在理观跟事修上让它可以合一?..

我们开始不再随顺我们的感觉而走,我们一个修行者,你真的要行菩萨道,你要放弃你的感受!如果你还在乎你的感受,你就一再的启动生死之门,你要离开三界,变成不可能!不管..

《占察善恶业报经》云: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扰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

热搜词

  • 学佛(3649次)
  • 素食(2442次)
  • 佛陀(2028次)
  • 吃素(1924次)
  • 净界法师(1682次)
  • 地藏经(1624次)
  • 修行(1498次)
  • 往生(1478次)
  • 心经(1463次)
  • 放生(1399次)
  • 念佛(1300次)
  • 地藏菩萨(1292次)
  • 释迦牟尼佛(1236次)
  • 素食者(1082次)
  • 楞严经(1038次)
  • 金刚经(1024次)
  • 功德(985次)
  • 华严经(887次)
  • 观音菩萨(868次)
  • 素食主义(863次)
  • 持戒(859次)
  • 护法(856次)
  • 大悲咒(842次)
  • 戒律(778次)
  • 阿弥陀经(756次)
  • 无量寿经(723次)
  • 文殊菩萨(719次)
  • 素食主义者(715次)
  • 法华经(694次)
  • 普贤菩萨(662次)
  • 普门品(575次)
  • 药师佛(452次)
  • 药师经(362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4次)
  • 莲花生大士(309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69次)
  • 长阿含经(241次)
  • 云南(221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