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种:一个是思业,一个是思已业。思业主要是指内心的活动。这个思在唯识学说有三种,思者..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名言熏习。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的名字、言说,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个思想的产生,是根据个人的名字言说所产生的差别。这个..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才有资格谈佛力。如果你的心是颠倒的,佛力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百货公司,有十二层楼。这个百货公司的建立有一段因缘。当时有一个轻的高中生,家很贫穷,..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越念越少呗,你越念越没有气势,越念越没有力量?所以你必须让你的整个业是怎么?造增..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那听到声音的能听的是谁?反闻闻自性。他问海公说:我们现在没有自..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侍者。做了几年以后,有一天晚上,善知识在书房看书,他就陪伴在旁边看书。到夜深了以后..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完全是要依止圣教量来了解的。身为一个生命的根源,蕅益大师对第八识有一个非常扼要的..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个,体性周遍曰普。他成就了清净心。清净心清净本然、周..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就卡在它的牙齿上面。这个狮子就不自在了,就跑到河边去,向一只白鹤求救,他说白鹤,你..

热搜词

  • 学佛(3646次)
  • 素食(2436次)
  • 佛陀(2027次)
  • 吃素(1920次)
  • 净界法师(1653次)
  • 地藏经(1623次)
  • 修行(1492次)
  • 往生(1473次)
  • 心经(1458次)
  • 放生(1397次)
  • 念佛(1296次)
  • 地藏菩萨(1290次)
  • 释迦牟尼佛(1235次)
  • 素食者(1078次)
  • 楞严经(1036次)
  • 金刚经(1019次)
  • 功德(984次)
  • 华严经(885次)
  • 观音菩萨(863次)
  • 素食主义(860次)
  • 持戒(858次)
  • 护法(853次)
  • 大悲咒(840次)
  • 戒律(777次)
  • 阿弥陀经(754次)
  • 无量寿经(718次)
  • 文殊菩萨(716次)
  • 素食主义者(711次)
  • 法华经(690次)
  • 普贤菩萨(660次)
  • 普门品(574次)
  • 药师佛(451次)
  • 药师经(361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3次)
  • 莲花生大士(306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6次)
  • u00e5(268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20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