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至于第六意识的了知,我们依止见闻嗅尝觉知,来修学一切的法门。那我们的目的干什么呢?..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身业的礼拜。如果只有忆佛念佛,只有口业、意业,少了身业,那么有什么问题呢?我们以前造业的..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不行,我不能再做这件事情!我已经在佛前、三师面前发愿,我要誓断一切恶..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的。我们凡夫的颠倒,开展出来有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但是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我..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意识,你会说:那我为什么会有欲望、有瞋恚,有这些负面的情绪呢?你就会把所有的过失,..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特点是什么?诸位知道吗?对,对来就有,去就没有,简单扼要,无住!你看:你爸爸去照镜子,照..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发了菩提心,你真的要成就佛道,但是你所接触的人有不同的看..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坏。古德讲一个譬喻说:我们现在穿五件衣服,你当然先脱最外面那一件,你不可能先脱里衣..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修,一个是历缘对境修。这个静中修,就是说我们在佛堂当中,把这一天世间的尘劳、人事暂时..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的我执相貌。第七意识的我执,它的所缘境是依止阿赖耶识的见分而产生的我执,阿赖耶识的..

热搜词

  • 学佛(3641次)
  • 素食(2435次)
  • 佛陀(2026次)
  • 吃素(1918次)
  • 净界法师(1642次)
  • 地藏经(1621次)
  • 修行(1491次)
  • 往生(1471次)
  • 心经(1456次)
  • 放生(1395次)
  • 念佛(1294次)
  • 地藏菩萨(1284次)
  • 释迦牟尼佛(1231次)
  • 素食者(1076次)
  • 楞严经(1034次)
  • 金刚经(1016次)
  • 功德(980次)
  • 华严经(883次)
  • 素食主义(858次)
  • 观音菩萨(858次)
  • 持戒(856次)
  • 护法(851次)
  • 大悲咒(837次)
  • 戒律(773次)
  • 阿弥陀经(752次)
  • 文殊菩萨(715次)
  • 无量寿经(714次)
  • 素食主义者(708次)
  • 法华经(689次)
  • 普贤菩萨(659次)
  • 普门品(570次)
  • 药师佛(449次)
  • 药师经(361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2次)
  • 莲花生大士(304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6次)
  • u00e5(268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20次)
  • 素食厨师(193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0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