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们就更容易理解,就是,反正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而阿弥陀佛给我们凡夫的寿命是无量无..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唯识的总说都已经说明了,我们接下来各别各别的解释,八识的个别体性。那么我们整个轮回的..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谈一谈性相圆融的问题。很多人强调空性,结果就偏空了;有些人一路念佛,忽略了空性,结果没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本来没有业力的角度,站在本来没有妄想的角度来对治妄想,站在你本来就具足极乐世界功德..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够往生。因为念佛跟往生本来就是两码事。我再讲一次,念佛的因缘,是对佛号的信心,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往生..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我执,一个多生多劫所熏习错误的习气。我们认为一念心当中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有这个我以..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心当中跟着感觉走。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生起我空、法空的智慧,我们内心当中都是虚妄相,不..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第二段他又说出第二个理由。为什么要布施呢?虽然资财是无常的。无常是无常,我还是喜欢把它留在身边。..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变化的东西都是属于虚妄的。你看空中的浮云,一下子变成一只兔子,一下子变成一只老鹰,..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什么要拜忏呢?这当中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消除业缘;第二个,改变果报。因为我们今生或..

热搜词

  • 学佛(3639次)
  • 素食(2432次)
  • 佛陀(2026次)
  • 吃素(1915次)
  • 净界法师(1629次)
  • 地藏经(1619次)
  • 修行(1490次)
  • 往生(1468次)
  • 心经(1452次)
  • 放生(1394次)
  • 念佛(1293次)
  • 地藏菩萨(1282次)
  • 释迦牟尼佛(1230次)
  • 素食者(1074次)
  • 楞严经(1030次)
  • 金刚经(1015次)
  • 功德(979次)
  • 华严经(881次)
  • 素食主义(856次)
  • 持戒(855次)
  • 观音菩萨(854次)
  • 护法(850次)
  • 大悲咒(835次)
  • 戒律(771次)
  • 阿弥陀经(749次)
  • 文殊菩萨(714次)
  • 无量寿经(713次)
  • 素食主义者(705次)
  • 法华经(686次)
  • 普贤菩萨(655次)
  • 普门品(564次)
  • 药师佛(448次)
  • 药师经(359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40次)
  • 莲花生大士(302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5次)
  • u00e5(267次)
  • 长阿含经(239次)
  • 云南(214次)
  • 素食厨师(192次)
  • 黄财神(179次)
  • 孔雀明王(144次)
  • 奥地利(110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