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益善!我个人亲近过几个老和尚,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忏公师父。忏公师父到八十六岁还办斋戒学会,他说他要办到九..
菩萨面对一切的善法,必须如贫得宝想,无有厌足,多多益善!我个人亲近过几个老和尚,给我很深的印象,第一个是忏公师父。忏公师父到八十六岁还办斋戒学会,他说他要办到九..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既然多闻无功,那么应该怎么做才会有真实的功德呢?佛陀说,阿难!你虽然多生多劫都能用内心来..
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转识,更互为缘生。生命的现象是由业力所创造的。那我们就会问:为什么这个人会去造业呢?是什么样的力量去引导他造..
三登九上,百城烟水,不惮其劳,念念了当大事。所以古人他们愿意参访善知识。三登九上,这个三登九上是讲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刚开始他不明白佛法的内涵,他三登投子山,投东..
马祖道一禅师,出家以后很喜欢打坐。他刚出家,什么事都不做,就跟大众不相应了,所以他就离开他的常住,去参访怀让禅师。到了怀让禅师那儿,因为喜欢打坐,所以他把事情做..
这个迷指的是整个九法界心中的惑、业、苦;这个悟指的是十方诸佛的法身、般若、解脱;无性就是没有真实的体性。也就是说,十方诸佛之所以产生法身、般若、解脱,它本身也是..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你这个时候在心性当中要修习空假中三观。前面是强调性德,这一段是强调修德。用空观来照了我们空如来藏,去观察我们..
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劫来善恶的业力、无量劫来所有烦恼、妄想的所有的种子都存在阿赖耶识,就是代表我们的过去。当阿赖耶识它的种子成熟了以后它就释放出一个身心世界..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闻持,就是前面的..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如果我们要走上既坚固又圆满的菩提道,所谓的真修,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听闻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跟小乘和人天乘是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