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阿赖耶识的可怕,就是你平常不知道它存在。你平常就是第六意识的思想去攀缘六尘,什么事都没有。第八识最坏,坏就坏在它只有在两个时候出现,去后来先作主公,临终的时候出..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就..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于大佛顶呢?这就是楞严经所要修学的主要内容。其实我们的人生是这样:我们今生有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是怎么来的呢..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第一个叫都摄六根,另一个叫净念相继。你对往生的愿力有多强,这个还不是重点;你对娑婆世界的心,你那个心是不是收起来..

我们把整个佛法分成四个主题:发心,正见,修行,证果。发心、正见这两科是基本功,里面都没有牵涉到任何的行动,就是还没有行动。佛法说,就是打开你的眼睛,先有目标,发..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够任运现前的这种功德。这不同于二乘人。二乘人要对众生..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就是这段经文,启动了整个《楞严经》的大教。我们看尔时,是说:阿难..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往生,那成败就在你内心的心..

在修首楞严王三昧的过程当中,倓虚老和尚提出了六字真言: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是未来你正念真如的方法,你要从妄想转向真如就靠这六个字。不迷:是一种智慧的观照;..

热搜词

  • 学佛(3651次)
  • 素食(2442次)
  • 佛陀(2029次)
  • 吃素(1924次)
  • 净界法师(1692次)
  • 地藏经(1626次)
  • 修行(1499次)
  • 往生(1478次)
  • 心经(1463次)
  • 放生(1401次)
  • 念佛(1302次)
  • 地藏菩萨(1292次)
  • 释迦牟尼佛(1239次)
  • 素食者(1082次)
  • 楞严经(1038次)
  • 金刚经(1025次)
  • 功德(985次)
  • 华严经(888次)
  • 观音菩萨(868次)
  • 素食主义(865次)
  • 持戒(860次)
  • 护法(857次)
  • 大悲咒(844次)
  • 戒律(778次)
  • 阿弥陀经(757次)
  • 无量寿经(724次)
  • 文殊菩萨(720次)
  • 素食主义者(716次)
  • 法华经(694次)
  • 普贤菩萨(663次)
  • 普门品(576次)
  • 药师佛(453次)
  • 药师经(363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5次)
  • 莲花生大士(310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70次)
  • 长阿含经(241次)
  • 云南(222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