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开展出来。如果一个人老是跟着妄想走,你的生命大概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喜欢做什么,..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开展出来。如果一个人老是跟着妄想走,你的生命大概就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喜欢做什么,..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修学不迷、不取、不动这六个字。而不迷是修行的一个重要关键,它是一种理观,属于智慧的观照。不迷在蕅..
二,真、妄。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你的心有妄心、有真心,你如何远离妄想,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真如?所以,整个《楞严经》的..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法。那么佛陀是怎么样来统理大众呢?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当中有两个方法:第一个,佛陀成就三..
总而言之,大白牛车的启动,我们讲过有三个次第:安住、观照、发愿。先安住一念清净心,观照十如是,发起菩提愿。过去一休和尚跟他师父师徒俩在山中一个小茅蓬打禅七。这禅..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果色。一、业果色。比如说,你今生为什么长这个德行呢?这跟业力有关系,因为你前生造了很多很多的业,这些业都存在阿..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一、理即佛。一切众生但有性德佛乘。二、名字即佛。闻此佛乘,能生信解。三、观行即佛。念念观心,无间无杂。四、相似即佛。粗垢先落,..
我们要知道,极乐国土不是业力所感,我们再三强调──这是阿弥陀佛的法身所变现!我再说明一次:我们这次讲解这部经,主要参考的注解有三个:一、整个义理、架构主要是根据..
所谓法空,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在天亲菩萨的传记中,看到小乘论师经常跟大乘论师辩论法义,但是《唯识学》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可以立即破除小乘的论点,小乘宗说法是有真实..
当我们修习四念处之后,接下来应该要修助行四正勤。四正勤有四个法门,能使我们不断地进步。这四个法门可以会归为二种:一个是断恶,一个是修善。修行首先要面对的是身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