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善念有时候会受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很想做,有时候不想做。但是学佛之后,你说我学佛他..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善念有时候会受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很想做,有时候不想做。但是学佛之后,你说我学佛他..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缘变」跟「分别变」;从跟他人的互动角度,有「共变」跟「不共变」。我们先看看从自身在..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是不存在的。不存在那怎么有呢?是由于心中遍计所执的妄想,才有影像的。就是说它这个相貌,是在..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大乘菩萨他在自我调伏的时候,第一个修相违识相智。这个地方,我们先看这个相字,这个相就是所缘的境..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你的因地的造业有关系了,开始讲到你的心地法门了我们先解释第七意识的名称。好,我们先..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向有漏中,作无明主。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常审常恒,四空定避而还起。虽有覆而无记,不外执而内缘。常起现行,能蔽真而障道。唯称不共,但成染..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变,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我们应该要冷静下来,观察生命的真..
舍报往生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临命终人,他在临终的时候,应该是地狱之火也现前了,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的开导,开始..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了遍计所执的整个过程。这个地方,佛法的意思是说:没有错!我们应该要断恶,我们应该断除这些杀..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佛陀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直接内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