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佛,阿弥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狭隘自私的,这两个能够心心相应吗?对不对!昙鸾大师在..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后果就产生很多的障碍了: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它有四种根本烦恼,跟随自我..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第二个、是外在佛陀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一般来说,圣道门的修学,偏重于内在的..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差别。第一类,显机显应。显机显应,智者大师解释,今生精勤修学,礼忏能感灵瑞。就是你..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慧增长,虽未如实证入实相妙理,而能安住不动,并逐渐伏断三界见思,证位不退,故名之为住。首..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缘的修证跟一心的安住合起来,这个就是诸法的真实相,就是圆满的相状、圆满的功德。那么..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亦尔,既证中道实际理地,能生成佛智,住持不动,并能运无缘大悲,荷负一切众生,故名为地。为..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相似即佛,就是他对于真如理相似得见。怎么说呢?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我们烦恼有五住..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萨,空观既成,为进趣无上菩提故,从空出假,以诸善巧,度化有情,生起利他之妙行,以此..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这一段是佛陀对末法时代的一种预言,说在我灭度..

热搜词

  • 学佛(3651次)
  • 素食(2443次)
  • 佛陀(2031次)
  • 吃素(1925次)
  • 净界法师(1710次)
  • 地藏经(1626次)
  • 修行(1500次)
  • 往生(1479次)
  • 心经(1464次)
  • 放生(1404次)
  • 念佛(1303次)
  • 地藏菩萨(1295次)
  • 释迦牟尼佛(1241次)
  • 素食者(1085次)
  • 楞严经(1040次)
  • 金刚经(1027次)
  • 功德(986次)
  • 华严经(889次)
  • 素食主义(869次)
  • 观音菩萨(869次)
  • 持戒(861次)
  • 护法(858次)
  • 大悲咒(846次)
  • 戒律(779次)
  • 阿弥陀经(758次)
  • 无量寿经(726次)
  • 文殊菩萨(722次)
  • 素食主义者(721次)
  • 法华经(697次)
  • 普贤菩萨(665次)
  • 普门品(578次)
  • 药师佛(454次)
  • 药师经(363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6次)
  • 莲花生大士(310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72次)
  • 长阿含经(241次)
  • 云南(226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