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种:一个是思业,一个是思已业。思业主要是指内心的活动。这个思在唯识学说有三种,思者..
藏教的思想认为,现象界的这些差别主要是业力。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这个业有两种:一个是思业,一个是思已业。思业主要是指内心的活动。这个思在唯识学说有三种,思者..
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名言熏习。这个名就是名字,言就是言说。我们内心依止不同的名字、言说,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个思想的产生,是根据个人的名字言说所产生的差别。这个..
当你的心调整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谈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以,佛力跟心力,是你要把你的心力安住了,才有资格谈佛力。如果你的心是颠倒的,佛力对你来说意义不大。..
在高雄有一家百货公司叫大同百货公司。差多是在二十前,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最大的百货公司,有十二层楼。这个百货公司的建立有一段因缘。当时有一个轻的高中生,家很贫穷,..
念佛人啊,如果你去年是念三千声,今年变成二千声,明年、后年一千声,这是不吉祥啊,越念越少呗,你越念越没有气势,越念越没有力量?所以你必须让你的整个业是怎么?造增..
我师兄弟,他问海公一个问题问得很好,他说:反闻闻自性,我们这一念心听到声音,你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那听到声音的能听的是谁?反闻闻自性。他问海公说:我们现在没有自..
过去有一个禅师,他参访一个善知识。他到了那个地方就住下来,不走了,就做善知识的侍者。做了几年以后,有一天晚上,善知识在书房看书,他就陪伴在旁边看书。到夜深了以后..
关于这个所知依,我们当然是没有办法想象,阿赖耶识不是我们第六意识能够心思口议的,完全是要依止圣教量来了解的。身为一个生命的根源,蕅益大师对第八识有一个非常扼要的..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个,体性周遍曰普。他成就了清净心。清净心清净本然、周..
森林当中有一只狮子,野兽之王嘛;它去吃了一只鹿、饱了一顿餐以后,它这个鹿的骨头就卡在它的牙齿上面。这个狮子就不自在了,就跑到河边去,向一只白鹤求救,他说白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