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印证,于是这禅师找法演文义禅师印证,他说:我经过长时的修行,心中有心得,我现在的心..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一、先离相。你第一个要完全放下,安住真如你就观想你本来就没有这个生命,它只是梦幻泡影,我的生命从空性..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即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六波罗蜜是枝末。你说一棵树,这一棵树树叶少一点,这棵..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这个息相,智者大师先做一个检别。它不声,出息入息的时候没有声音出现,静悄悄的,而..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知道,就是所有生命的转变,从大乘的角度要二个条件:第一..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这个掉有身、口、心三种,看身掉。身好游走。说你这个人的身体静不下来,喜欢到处找朋友攀缘。或者诸杂..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搏取别人的恭敬。这种人大概来生到三恶道去了,可能变成一个龙王,或者做一只蚂蚁的王,或..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即从座起。一般我们听佛陀说法是坐着。这个坐,一般我们讲安坐、坐法空座,就是..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第一个,你要有誓愿力,就是菩提心。我们必须在生命当中,确定一个你人生努力的目标。为什么要有一个目标呢?要知道..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在一真法界当中,由浅入深,有十种不染污的无明,有十种的遮..

热搜词

  • 学佛(3639次)
  • 素食(2430次)
  • 佛陀(2025次)
  • 吃素(1913次)
  • 净界法师(1619次)
  • 地藏经(1619次)
  • 修行(1486次)
  • 往生(1466次)
  • 心经(1448次)
  • 放生(1393次)
  • 念佛(1292次)
  • 地藏菩萨(1279次)
  • 释迦牟尼佛(1229次)
  • 素食者(1071次)
  • 楞严经(1027次)
  • 金刚经(1013次)
  • 功德(977次)
  • 华严经(880次)
  • 素食主义(854次)
  • 持戒(852次)
  • 观音菩萨(852次)
  • 护法(847次)
  • 大悲咒(833次)
  • 戒律(769次)
  • 阿弥陀经(748次)
  • 文殊菩萨(713次)
  • 无量寿经(711次)
  • 素食主义者(704次)
  • 法华经(684次)
  • 普贤菩萨(653次)
  • 普门品(562次)
  • 药师佛(447次)
  • 药师经(359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40次)
  • 莲花生大士(302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5次)
  • u00e5(267次)
  • 长阿含经(239次)
  • 云南(214次)
  • 素食厨师(192次)
  • 黄财神(179次)
  • 孔雀明王(144次)
  • 奥地利(110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