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回去继续打妄想,对啊,就刚开始就是这样带妄修真,带有妄想修真,但是没关系,佛法有的是方..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德,这个积功累德当然不会白费,成就他的身心世界有十种自在,他这个「六波罗蜜多」,刚好是配..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但是也有一些过去的恶因缘也会接触。..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要知道,今生所出现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养天神,求能离苦得乐,他早晚上香供水供花,如是虔诚供养十二年。天人被他所感动,有一..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约果报,报障。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说我在这个地方打坐,为什么不能睡觉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理由说,如得重病箭入体..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是指五阴身心,它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为整个生命的根本思想。理念上来说,我们是要生其心。一..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是说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所有的福报都被死亡所破坏,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这个时..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在一起。你希望你来生没有病痛,你要发这个愿:我希望到极乐世界没有病痛。为什..

热搜词

  • 学佛(3636次)
  • 素食(2427次)
  • 佛陀(2022次)
  • 吃素(1912次)
  • 地藏经(1613次)
  • 净界法师(1608次)
  • 修行(1485次)
  • 往生(1466次)
  • 心经(1441次)
  • 放生(1393次)
  • 念佛(1291次)
  • 地藏菩萨(1277次)
  • 释迦牟尼佛(1227次)
  • 素食者(1071次)
  • 楞严经(1024次)
  • 金刚经(1012次)
  • 功德(976次)
  • 华严经(879次)
  • 素食主义(852次)
  • 观音菩萨(852次)
  • 持戒(850次)
  • 护法(845次)
  • 大悲咒(831次)
  • 戒律(767次)
  • 阿弥陀经(747次)
  • 文殊菩萨(713次)
  • 无量寿经(710次)
  • 素食主义者(702次)
  • 法华经(684次)
  • 普贤菩萨(651次)
  • 普门品(562次)
  • 药师佛(447次)
  • 药师经(358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40次)
  • 莲花生大士(302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4次)
  • u00e5(264次)
  • 长阿含经(238次)
  • 云南(210次)
  • 素食厨师(190次)
  • 黄财神(178次)
  • 孔雀明王(143次)
  • 奥地利(108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1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