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则你很难解释一个人造了五逆十恶,临终十念怎么能够往生呢?那表示业性本空嘛!所以临命终的时候,善导大师讲:那个至..

三世如来皆由菩提心出《华严经》云:“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

问: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净界法师答: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虽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

假设我们这一念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都有真正结合,无量劫生死以来,我们的心负担就很重,那我们真喘不过气来。你每一次跟谁见过面,跟谁讲过话,做过什么事,假设那个东西都..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成唯识论》讲到有四种力量成就作意。第一个是境界力。你跟什么境界接触,会影响你的作意。古时候我们中国的圣人孟子,..

那么忏悔的第一件事情-思惟业果。就是佛教很特别,它的修行都是先调整心态心为业主,它跟外道不一样,外道修了半天,他不会改变心态的,佛法是先有心态才有修行。就是一个..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出家修行。他出家后与比丘们修四念处、修苦行,修行很长一段时间,却都不能成就圣道。大智慧的佛陀对阿难尊者说,你带..

那有人就说了,说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为什么一个人自动会轮回?为什么一个人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就是说轮回是要心甘情愿爱取。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你不需要说轮回;..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个人开始打佛七以后,他突破了前面的色阴,他对色阴的快乐、病痛,已经慢慢淡薄了,他知道一念心本来没有..

甲三、罪除之相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

热搜词

  • 学佛(3602次)
  • 素食(2412次)
  • 佛陀(2008次)
  • 吃素(1893次)
  • 地藏经(1592次)
  • 净界法师(1481次)
  • 修行(1467次)
  • 往生(1454次)
  • 放生(1377次)
  • 心经(1374次)
  • 念佛(1269次)
  • 地藏菩萨(1264次)
  • 释迦牟尼佛(1210次)
  • 素食者(1050次)
  • 楞严经(1010次)
  • 金刚经(993次)
  • 功德(963次)
  • 华严经(866次)
  • 素食主义(840次)
  • 持戒(837次)
  • 观音菩萨(836次)
  • 护法(831次)
  • 大悲咒(810次)
  • 戒律(752次)
  • 阿弥陀经(727次)
  • 无量寿经(696次)
  • 文殊菩萨(695次)
  • 素食主义者(685次)
  • 法华经(674次)
  • 普贤菩萨(635次)
  • 普门品(545次)
  • 药师佛(439次)
  • 药师经(351次)
  • 弥勒佛(338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5次)
  • 瑜伽师地论(283次)
  • 素食汉堡(269次)
  • u00e5(257次)
  • 长阿含经(217次)
  • 素食厨师(185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7次)
  • 奥地利(102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5次)
  • 云南(27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