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佛陀问我悟入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我最好的选择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是以一念忆佛念..

问:师父慈悲!师父刚刚有说,就是修菩提心的时候,菩萨没有资格说我做不到。可是后面在讲意乐的时候,师父又说我们要量力而为,那到底要怎么样?净界法师答:你在发心,讲..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这以下,阿难尊者把我们追求佛道这..

这以下引出六个现实的例子来作证明。我们看下一段,举例证成。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

这个业力的资持,我讲一个公案,大家体会一下这个生命的真相。我年初的时候到新加坡去弘法,去了将近十天。前五天是讲经,后面几天就带大家念佛共修。在新加坡的时候,身心..

我们看就闻性示因常,就着听闻的体性(注意,不是就着听闻的那种一时的作用,是听闻的内在体性),来指示六根之性是常住不灭的真因。我们要的是那个闻性,不是听闻的那个生..

有人就问蕅益大师,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极乐世界都是如梦如幻,为什么要取舍?蕅益大师答得好:从因缘的角度,功能不一样。娑婆世界是恶梦者也,添梦者也;极乐世界是..

看第五段的命浊。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心当中一种生灭的、了别的作用,当然这个主要是讲第八识了。所以古人有时候把它搭配,说是这个受阴主要是前五识,就是..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一样。前面的根大是各别的观六根,这个地方是拢总地观六根,等于是都摄六根。这是一个总相的观法,看经文就容易清楚。..

热搜词

  • 学佛(3604次)
  • 素食(2413次)
  • 佛陀(2008次)
  • 吃素(1894次)
  • 地藏经(1597次)
  • 净界法师(1487次)
  • 修行(1468次)
  • 往生(1455次)
  • 放生(1378次)
  • 心经(1376次)
  • 念佛(1270次)
  • 地藏菩萨(1266次)
  • 释迦牟尼佛(1211次)
  • 素食者(1051次)
  • 楞严经(1011次)
  • 金刚经(994次)
  • 功德(964次)
  • 华严经(867次)
  • 素食主义(842次)
  • 持戒(838次)
  • 观音菩萨(837次)
  • 护法(832次)
  • 大悲咒(812次)
  • 戒律(753次)
  • 阿弥陀经(727次)
  • 无量寿经(698次)
  • 文殊菩萨(697次)
  • 素食主义者(686次)
  • 法华经(674次)
  • 普贤菩萨(636次)
  • 普门品(546次)
  • 药师佛(439次)
  • 药师经(351次)
  • 弥勒佛(338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5次)
  • 瑜伽师地论(283次)
  • 素食汉堡(269次)
  • u00e5(257次)
  • 长阿含经(217次)
  • 素食厨师(185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7次)
  • 奥地利(102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5次)
  • 云南(43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