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46.P0956 礼法华经仪式 (1卷)〖〗

大正藏 No. 1944 礼法华经仪式1卷礼法华经仪式一心顶礼十方法界常住三宝(拜起胡跪烧香运想已合掌唱云)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妙法莲华经。菩萨声闻众。受用作佛事(一拜起立叹云)。  稽首十方佛  圆满最上乘  本迹开二门  法喻谈真秘  普使诸权..
https://www.sushijiameng.com/shu-5250

-1937 46.P0856 四明尊者教行录 (7卷)〖宋 宗晓编〗

大正藏 No. 1937 四明尊者教行录宋 宗晓编7卷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四明石芝沙门宗晓编陈隋两国师天台智者。悟法华经旋陀罗尼。嗣法性宗。以无碍辩才。剖判三世佛乘。开辟一家教观。人到于今承之。外有诸忏制法两朝敕文建寺碑刻等。门弟子章安禅师。集之成书。号国..
https://www.sushijiameng.com/shu-5243

用心不同 罪报有别

用心不同,罪报有别宋朝永明禅师,又名延寿,俗姓王,未出家时勤诵法华经,是余杭县的库吏,他把自己的薪俸全部拿去买鱼虾等物放生,因为薪俸少,被网捕的生物又多,于是没钱时就拿公家的钱去买物放生。这监守自盗的行为终被揭发而判死刑,当时的钱穆王知道他挪用公款是做善事,故..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9349

-1926 46.P0697 法华经安乐行义 (1卷)〖陈 慧思说〗

大正藏 No. 1926 法华经安乐行义陈 慧思说1卷法华经安乐行义陈南岳思大禅师说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一切世间难信法门。凡是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专心勤学法华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佛想。合掌礼拜如敬..
https://www.sushijiameng.com/shu-5232

普门品讲的是什么

《普门品》是佛经中的经典经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文,我们修持《普门品》的功德与好处是非常多的,对我们,对众生都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普门品》讲的是什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简称《普门品》。原是《法华经》里的一品,由于观音信仰传..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9302

观世音普门品全文讲解

《普门品》是《法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全称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流传非常广,有很多的师兄都在读普门品,还有的师兄在修持普门品,所以在《法华经》中将普门品单独拿出来,出版名为《观音菩萨经》。在普门品原文中,第一段是无尽意菩萨恭敬的发问,问释迦牟尼佛,..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9027

太虚大师——我的宗教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903

开发内心的财富

开发内心的财富人都会天生的庄严自己,喜欢买衣服,首饰,弄个好看的发型。想要通过拥有外在的权利,财富来展现自己。这是世俗的庄严。而《法华经》中,佛陀亲自告诉我们,要以佛庄严而自庄严。佛弟子要开发内心自在的庄严,大家去看《华严经》,《华严经》讲的是佛的境..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867

我的三次定境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827

我的修行体验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821

闻思修证一生的切身体会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791

-1715 33.P0572 法华经义记 (8卷)〖梁 法云撰〗

大正藏 No. 1715 法华经义记梁 法云撰8卷法华经义疏序钦惟。我朝肇自八聪王子。而圣君贤臣靡不世遵崇于西方慈仁之教。梵容绀字眩耀于方舆。圜颅畦服栖止于林薮。贝叶琅函线华琪轴藏诸名山。充溢于轮栋。三宝备著既旧矣。予忝预僧数自少遍历禅丛染指教海。都以南京以北久..
https://www.sushijiameng.com/shu-5024

华严经与法华经的区别是什么

华严经和法华经的名字听起来虽然都差不多,虽然都是佛经,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差别,一般学者都认为法华经和华严经有十种差别,末学在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种差别,望各位想学习华严经或者法华经的师兄,能将两本经文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经文去学习。华严经和法华经的出现时..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220

晋阙公则《净土圣贤录》

阙公则者,赵人也。晋武帝时,居于洛阳,萧然恬放,日常诵正法华经。既卒,其友为设会于白马寺。至夕转经,忽闻空中有声。仰见一人,形色光丽。曰,我,阙公则也,生西方安乐世界,与诸上人,来此听经。堂中人共见之。有汲郡卫士度者,受业于公则,其母常饭僧。是日将中,忽空中下钵,正..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8057

甘露是什么?

甘露,传说是印度一种不死药,味道甘甜如蜜,所以称为甘露。法味清净,长养众生之身心,譬如甘露之德。《法华经药草喻品》说:「我为世尊,无能及者,安隐众生,故现于世,为大众说,甘露净法,其法一味,解脱涅槃。」《十地经论》说:「如病思良药,如众蜂依蜜,我等亦..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896

开显(佛教名词)

开显(佛教解释)开:即开除执着,显:即显示真义。关于法华开显思想,在大智度论法华经等,印度论师述作中,未具明显诠述,我国早于东晋竺法旷大师即倡法华会三归一之旨,继之有罗什三藏、吉藏、僧肇、法云等大师续倡此义。智者大师基于上述诸师思想更倡方便即真实,而..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611

【授记】-什么叫授记

授记(佛教解释)基本意义: 1、十二部经之一2、佛教语: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二种授记一无余记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属等了了说之,故名无余记。如世尊复言:若我在世,或灭度后,闻诸法华经一句一偈者,我皆为授无..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573

依止(佛教名词)

依止(佛教解释)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品,谓依止(梵a^s/raya )作意为十八种作意之一,同经卷八以依止(梵n..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542

【四众】-佛教的四众弟子是哪四众

四众(佛教解释)四众,是佛教中名词。有不同的解释。《法华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又称四部众、四部弟子。《法华文句》:发起众、当机众、影响众、结缘众。《异部宗轮论》:龙象众、边鄙众、多闻众、大德众。佛教徒四众:出家男女二众,在家男女二众。概..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492

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解释)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三聚净戒简介菩萨戒本没有特殊的戒相,《法华经安乐行品》所举的不亲近国王、王子、外道、梵..
https://www.sushijiameng.com/wei-sushi-87432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