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受持五戒是人道的根本,五戒与儒家的五常有相通之处。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曰仁,不盗曰义,不淫曰礼,不妄曰信,不酒曰智。一个人受持五戒,会有无尽的利益。..

“五恶”是什么?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叫“五戒”。“五戒”,入佛门必须要遵守的。这五桩事情,前面四桩叫“性罪”,它本身..

佛学常识第三十二课 六度「度」的意思,是说众生在生死苦海里,要度到涅槃乐岸上。有六种方法,按着去作,就可达到目的。(一)「布施」 是用自己财物或某事,分布施给对方..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也莫说了生死的话。但只是持戒也不是容易事,因为不顺习气,所以发不起持戒心。故《梵网经》佛诃责不受戒众生,畜生..

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摩诃萨之一。尊上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一切世间持戒如法相求的诸..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斋日还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这都是为了方便信众而说的法。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慈悲、恭敬..

中国大陆净土宗的传承是专一持名,不必再带观想。我们要有自信心,不要以为观想好像更高级,我持名好像更低一点;持名最高级,持名最称阿弥陀佛的本怀;这个名号就是实相,..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上香,就在十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斋日还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这都是为了方便信众而说的法。关键是要有一颗真诚、慈悲、恭..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觉察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真正的修行就是一个道理:断恶修善。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当中讲到清朝的一个吴毛居士。这个吴毛居士是当时一个吴氏家族的仆人,那个家族是一个很大的大富长者的家族。这个仆人..

热搜词

  • 学佛(1052次)
  • 心经(606次)
  • 地藏经(540次)
  • 净界法师(505次)
  • 清芳庙(59次)
  • 佛陀(43次)
  • 修行(43次)
  • 功德(37次)
  • u00e5(14次)
  • 二十四诸天(7次)
  • 奥地利(3次)
  • 释迦牟尼佛(3次)
  • 戒律(3次)
  • 素食厨师(3次)
  • 素食汉堡(2次)
  • 法华经(2次)
  • 素食者(2次)
  • 药师经(2次)
  • 楞严经(2次)
  • 素食(2次)
  • 素食主义(2次)
  • 阿弥陀经(2次)
  • 孔雀明王(2次)
  • 瑜伽师地论(2次)
  • 素食日(2次)
  • 素食主义者(2次)
  • 持戒(2次)
  • 护法(2次)
  • 莲花生大士(2次)
  • 地藏菩萨(2次)
  • 普贤菩萨(2次)
  • 长阿含经(2次)
  • 黄财神(2次)
  • 药师佛(2次)
  • 普门品(2次)
  • \\\\\\\\\\\\\\\\u00e5\\\\\\\\\(1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u009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1次)
  • \(1次)
  • \\\\u00e5\\\\u009c\\\\u00b0\\\(1次)
  • \u00e5\u009c\u00b0\u00e8\(1次)
  • 吃素(1次)
  • 弥勒佛(1次)
  • 观音菩萨(1次)
  • 文殊菩萨(1次)
  • 念佛(1次)
  • 放生(1次)
  • 大悲咒(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