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原文】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

一、不遭受非人的伤害。受持八关斋戒的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遭受非人(鬼神、恶魔)的伤害。持戒是最好的护身符。有的人说,我家里凉气特别大,我身上痒,是不是有不净的..

从本质上说,佛教是主张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信佛的权利,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但在修行的层次上说,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由于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佛徒便有..

弟子:打坐怎么才能坐久?师:一、打坐想久一定要坐势稍微有坡度,后面比前面略高二到三寸,这是防止重力后倾压住尾脊骨,时久易致任督二脉受阻;二、要过午不食,肠中不得有..

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弘扬佛法之事,主要对象是人。课诵、闻法、讲经、布施、持戒、修定、八正道和六波罗蜜,都是佛事。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

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

布施是一度,布施度悭贪。第二度就是持戒,“为什么要持戒?这才是胡闹!他们佛教里,又是五戒,又是八戒──猪八戒,又是十戒,又是十重四十八轻菩萨戒,又是比丘二百五十..

信徒,是宗教称呼,信仰某一宗教的人的称呼。佛教的信徒因所持戒律的高下等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称呼,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于寺院的在..

佛教徒犯杀盗淫妄,不通忏悔直入地狱。(图片来源:资料图片)问:信得及五逆十恶亦能往生,所以不需要戒烟、戒酒及至杀盗淫妄等,所做恶业障碍往生否?大安法师答:《观经..

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告诫弟子们今后应以戒为师。古德有云:“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

热搜词

  • 学佛(1059次)
  • 心经(611次)
  • 地藏经(544次)
  • 净界法师(509次)
  • 清芳庙(60次)
  • 修行(54次)
  • 功德(53次)
  • 佛陀(49次)
  • u00e5(20次)
  • 护法(16次)
  • 戒律(16次)
  • 药师经(15次)
  • 放生(15次)
  • 长阿含经(15次)
  • 素食日(15次)
  • 普门品(14次)
  • 地藏菩萨(13次)
  • 素食汉堡(13次)
  • 素食厨师(13次)
  • 释迦牟尼佛(13次)
  • 素食(12次)
  • 二十四诸天(12次)
  • 持戒(12次)
  • 楞严经(11次)
  • 大悲咒(11次)
  • 法华经(11次)
  • 念佛(10次)
  • 瑜伽师地论(10次)
  • 阿弥陀经(10次)
  • 观音菩萨(10次)
  • 文殊菩萨(10次)
  • 素食者(9次)
  • 弥勒佛(9次)
  • 普贤菩萨(9次)
  • 无量寿经(9次)
  • 往生(8次)
  • 药师佛(8次)
  • 莲花生大士(8次)
  • 素食主义(8次)
  • 孔雀明王(8次)
  • 华严经(8次)
  • 吃素(8次)
  • 奥地利(8次)
  • 金刚经(7次)
  • 黄财神(6次)
  • 素食主义者(6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