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法难闻,善友难遇,道场难兴,人身难得;现在四样样样具备,平安吉庆、吉祥如意。佛法道中求佛法,智慧法中求智慧,解脱道中求解脱。佛法就是智慧学,世界是谛学,那么四..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念;若发心修行,则此种念头,更加多些。此时当想阿弥陀佛,在我面前,不敢有一杂念妄想..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他说: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证。说一个菩萨你没有真正地大彻大悟开圆顿解,你没有资格谈修行。我们没有正式打开智慧..

我们要怎么样来判断一位善知识,在经里说: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佛陀对于这种佛弟子、..

你既然相信佛的光明,就应当依照佛的教导去做,才会有实际的益处。否则,虽然有信心,但也只是种下未来的善根而已。我们在生死轮回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所造的恶业无量无边..

问: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鹅、鸭、猪等,应是没罪吧?与修行有关吗?大安法师答:因果的法则是真实不虚了,不管他信不信因果,不管他信不信佛..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当然我们不断的修习很多善法,看到大乘经典诸佛菩萨的德行,我们生起好乐,但是我觉得生起..

所谓忏悔,当然主要的目的在于忏悔罪障。佛法的修行必须要掌握到生起和还灭的因缘,就是你要消灭这个东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么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缘在哪里?因此我们应..

何谓修,何谓行?修就是要改,改脾气,改不好的习气。改到什么程度呢?改到六祖在坛经上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一切人没有过错,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他错..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说我也是愿意灭除烦恼,怎么样才能灭除烦恼呢?答曰:当行正念。你就是修行正念的法门。正念是什么?就是四念处,就是修四念处的法门。我们学习..

热搜词

  • 学佛(1052次)
  • 心经(606次)
  • 地藏经(540次)
  • 净界法师(505次)
  • 清芳庙(59次)
  • 修行(44次)
  • 佛陀(43次)
  • 功德(37次)
  • u00e5(14次)
  • 二十四诸天(7次)
  • 奥地利(3次)
  • 释迦牟尼佛(3次)
  • 戒律(3次)
  • 素食厨师(3次)
  • 素食(2次)
  • 法华经(2次)
  • 素食者(2次)
  • 药师经(2次)
  • 楞严经(2次)
  • 念佛(2次)
  • 素食汉堡(2次)
  • 素食主义(2次)
  • 阿弥陀经(2次)
  • 孔雀明王(2次)
  • 瑜伽师地论(2次)
  • 普门品(2次)
  • 护法(2次)
  • 持戒(2次)
  • 吃素(2次)
  • 素食主义者(2次)
  • 弥勒佛(2次)
  • 莲花生大士(2次)
  • 地藏菩萨(2次)
  • 普贤菩萨(2次)
  • 素食日(2次)
  • 长阿含经(2次)
  • 药师佛(2次)
  • 黄财神(2次)
  • 文殊菩萨(1次)
  • 大悲咒(1次)
  • 观音菩萨(1次)
  • 往生(1次)
  • 华严经(1次)
  • 金刚经(1次)
  • 放生(1次)
  • 无量寿经(1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