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你在修道当中遇着一些个障碍,这个障碍也有顺缘、也有障缘,你怎么随这个缘?咱们举事实说吧!现在你的功用得很好,很进入,业障来了,干扰来了看着是好事,实际是障缘。如..

在感情问题上,也讲一个婚姻的问题。跟各位讲,不要去离婚。不要说:缘分尽了,感情怎么样了,然后去离婚。你以为离婚了,业力就能了吗?很难的。除非你要去修行,因为修行..

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在社会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

“正念”最初来自佛教的八正道,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它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是佛教禅修主要的方法之一。西方的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将正念的概念和方法从佛教中..

四威仪“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这是赞叹修行人威仪的偈..

常听说“宁在大庙睡觉,不在小庙办道。”也就是说个人修行不同于集体修行,在明师指导下修行和无师自修,更是大不相同。个人修行,应该是在已经懂得了修行的方法和修行的道..

修习,就是串习的意思,修行就是反复地串习。下面就讲到了串习的比喻,反复串习安忍,是可能逐渐生起安忍境界的。安忍的境界可以从小到大、从浅而深逐渐串习,由此可令我们..

佛陀在讲迹门的时候说开显佛慧,并不是理想化地要我们直接内观真如,不是,佛陀先施设方便。佛陀开了两帖修学空性的药:第一个,修学无常观的灭色取空先治爱取的病。修行跟..

传统丛林道场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亦即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

南无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了。这一句佛号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一切修行法门里面最妙的法门,无过于念阿弥陀佛求生净..

热搜词

  • 学佛(1059次)
  • 心经(611次)
  • 地藏经(544次)
  • 净界法师(509次)
  • 清芳庙(60次)
  • 修行(60次)
  • 佛陀(55次)
  • 功德(53次)
  • u00e5(20次)
  • 瑜伽师地论(17次)
  • 素食汉堡(17次)
  • 观音菩萨(17次)
  • 楞严经(17次)
  • 素食日(17次)
  • 素食(16次)
  • 放生(16次)
  • 药师经(16次)
  • 戒律(16次)
  • 阿弥陀经(16次)
  • 弥勒佛(16次)
  • 护法(16次)
  • 长阿含经(15次)
  • 素食厨师(15次)
  • 释迦牟尼佛(15次)
  • 莲花生大士(15次)
  • 大悲咒(15次)
  • 素食者(15次)
  • 地藏菩萨(15次)
  • 法华经(15次)
  • 二十四诸天(14次)
  • 无量寿经(14次)
  • 文殊菩萨(14次)
  • 普门品(14次)
  • 普贤菩萨(14次)
  • 素食主义(14次)
  • 持戒(13次)
  • 吃素(13次)
  • 药师佛(12次)
  • 孔雀明王(12次)
  • 往生(11次)
  • 素食主义者(10次)
  • 黄财神(10次)
  • 念佛(10次)
  • 华严经(9次)
  • 奥地利(8次)
  • 金刚经(8次)
  • \(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1次)
  • \u00e5\u0087\u0080\u00e7\u0095(1次)
  • \\\\\\\\\\\\\\\\u00e5\\\\\\\\\(1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