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楞严经》这个偈子是讲不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就能获得法身理体。这是从圆顿的角度来建立的。那么“不历僧祇获法身”我们契入到自性清净心,那里离开了时间,离开了空间,离..
《楞严经》这个偈子是讲不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就能获得法身理体。这是从圆顿的角度来建立的。那么“不历僧祇获法身”我们契入到自性清净心,那里离开了时间,离开了空间,离..
《楞严经》上,阿难在世尊前说:“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什么是禅?禅是一行三昧。这是从四祖道信的禅法角度而论禅。道信曾说,他的禅法是既依《楞严经》,又依《文殊说般若经》中的一行三昧思想而展开的。这部经中讲的一行三昧,..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个题目。他说我这个期中考一道题目。什么题目呢?就是一个出家众,你除了上殿、平常做功课以外,你还要怎么用功?你除..
四威仪“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这是赞叹修行人威仪的偈..
【经典原文】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楞严经》【经文解释】假设一切的比丘,以及修学佛法的在家居士,心就..
有关藏传佛教的一些疑问,请堪布回答。问(1):在小乘佛教中,由于乞食的关系,允许吃三净肉。但《梵网经》、《楞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典,都明确禁止吃众生肉,认为..
如来藏的见地,是大乘佛法的三大主流思想之一。在《涅盘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等重要经典中,都阐述了这一观点,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潜质。禅宗就..
《楞严经》中有关断除五辛的经文如下:“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
问(9):咒语在印度婆罗门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罗门教的“阿达摩吠陀”中,它作为人和神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诅咒,以此达到愿望的满足。但在早期佛教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