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名为三禅【经典原文】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楞严经》【经文解释】阿难..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名为三禅【经典原文】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楞严经》【经文解释】阿难..
智海法师答:能海上师说,显是密之显,密是显之密,显密不一不异。显密不能完全划等号,所以不一。但是,两者从根本来说又没有区分,所以不异。究竟理地是平等的,显中有密,密中有..
《楞严经》的整体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所以《楞严经》其实在破八识。这个八识讲起来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受,一个..
【经典原文】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楞严经》【经文解释】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假设他在七趣里边,得..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
简单地说,就是古人讲的“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偏重在体性,偏重在空性。虽然我们讲真如是不变性跟随缘性,但是《楞严经》它偏重在那个清净的本体..
楞严法门是以修持楞严经为主,读诵楞严咒为护持,增加定力。平时每天的功课以读诵楞严咒为主,根据每位同修的时间多少,可以连续读诵1遍、3遍、5遍、7遍、14遍、21遍,然后..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大蒜和蒜头也不吃。为什么呢?《首楞严经》里有这么一段经文:‘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
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寺院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佛教居士到寺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行。护持三宝,听经闻法,借助寺院的清静道场修福修慧,最终出离生死,所谓“亲近善士,..
文:圣空法师《楞严经》的第九卷前半部分讲了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共法,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共法?共法就是不管世出世间、一切教内,例如道教等别的教派,都修这些法,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