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你能够通过布施、持戒发起的菩提心,通过忍辱精进让菩提心增长广大,你还得要注意,不..

修行的阶段不同,则修证的程度、重点也会不同。比如:有的人诵经、有的持戒、有的念佛啊等等。我在五台山静修的时候,有一个居士,对佛法很是虔诚的,说话合掌,走路还得正..

我们要训练自己,就是要训练我们的这颗心。从行上,我们以持戒入手。当我们远离了缘非,心就要安住在智慧上面。因为有了智慧,我们用好的心、大的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来包容..

佛说信心与持戒,多闻布施净知惭,有愧智慧圣七财,知余财物无实义。佛陀在《宝积经》、《长阿含经》等经典中,都讲到了圣者拥有的“圣者七财”。为什么叫做“财”呢?因为..

六度(佛教解释)六度,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六度是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即布..

在毗奈耶杂事卷一三中,比丘分为五类:经师、律师、论师、法师、禅师。善于诵经的为经师,善于持戒的为律师,善于论义的为论师,善于说法的为法师,善于修禅的为禅师。但在..

【记】六念,且制清晨,实通朝夕。利根之人,口口着着,不忘心观。一心为能除,五盖是所除。故知上智微生妄念,即犯刑科,若此为心,乃真持戒。自余昏散,无足言之,虽严整..

善生童子又为我们请问:“世尊!有人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要如何持戒才能使所受的菩萨戒可以清净?”佛说:善男子!有三个法可以清净优婆塞戒:第一、是信受佛、信受佛法、信..

在三世诸佛之中,有这么一位菩萨,他是诸佛之母,无量的佛都是修他的法门成就!他很慈悲,不要求众生持戒清净,不需要特别的修行仪轨,只要做到几点,不管是求财,求姻缘,..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是不长角的,长角的兔子是怪物,马戏团里才有,意思是说这个修行人,你在人间修行可以悟道可以修道,但不能违背..

热搜词

  • 学佛(1136次)
  • 心经(682次)
  • 地藏经(611次)
  • 净界法师(567次)
  • 佛陀(131次)
  • 修行(122次)
  • 功德(98次)
  • 放生(96次)
  • 观音菩萨(92次)
  • 弥勒佛(86次)
  • 持戒(86次)
  • 楞严经(85次)
  • 戒律(84次)
  • 无量寿经(82次)
  • 法华经(81次)
  • 释迦牟尼佛(78次)
  • 素食者(78次)
  • 吃素(75次)
  • 普贤菩萨(75次)
  • 大悲咒(74次)
  • 护法(71次)
  • 素食日(70次)
  • 金刚经(70次)
  • 阿弥陀经(70次)
  • 清芳庙(69次)
  • 瑜伽师地论(68次)
  • 莲花生大士(68次)
  • 素食(67次)
  • 往生(67次)
  • 文殊菩萨(64次)
  • 药师佛(64次)
  • 念佛(61次)
  • u00e5(59次)
  • 素食主义者(59次)
  • 普门品(58次)
  • 素食汉堡(54次)
  • 药师经(50次)
  • 地藏菩萨(48次)
  • 素食主义(48次)
  • 华严经(40次)
  • 长阿含经(40次)
  • 素食厨师(34次)
  • 黄财神(28次)
  • 孔雀明王(26次)
  • 二十四诸天(23次)
  • 奥地利(23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