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选择上师,要看上师是否有佛法的良药给我们,谁有就找谁,不论他年老、年轻、是贫、是富。依止善知识就要像大夫一样。关于女众如何依止上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

修行人有两种,一种是智慧较高的,另一种是对三宝非常虔诚,但缺乏智慧的。无论是哪一种修行人,如果对经文或咒语的含义通达,对本尊、上师的传承背景都了解的话当然好。但..

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学佛也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个人刚开始时学佛的原因和动机..

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起。如今还有一些学佛的人,虽然做到长期吃素,也经常去寺庙做些朝拜、烧香供佛等佛事,只注重外在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在的修行。作为一个佛弟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既有智慧,又有善巧的方式来努力将佛法融入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越是学佛人越要关怀别人,越是学佛人就越要负好责任,带着佛法的加持来令周围温暖。最起码..

有三种“心”对我特别有触动。第一是虔诚心,第二是忏悔心,第三是大悲心。虔敬心使那诺巴成就那诺巴大师曾经是那烂陀大学非常重要的大德和成就者,但他为了获得更进一步的成..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有的人觉得老、病是一件非常痛苦之事。人不一定老了才生病,年轻人也不一定没有病。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生病是不分老少..

学佛法门有很多,修行的层次也有很多,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因缘和根基去修。现在你的根基在哪里?如果你连出离心都没有,你就先要修出离心,先要去仔细听闻、思维、领悟佛讲的..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行,有修念佛的,修禅的,修密的,各种修行方法,不知道..

大海的水尝一滴就知千味,佛法只要沾一点边就受益匪浅。 许多人怕业障现前,我是怕福报现前。福报一现前,用的不好,就会消失。那业障一现前,就会赶紧了掉。这个比较好..

热搜词

  • 学佛(1155次)
  • 心经(702次)
  • 地藏经(629次)
  • 净界法师(584次)
  • 修行(152次)
  • 佛陀(142次)
  • 放生(119次)
  • 楞严经(117次)
  • 持戒(105次)
  • 观音菩萨(105次)
  • 功德(104次)
  • 弥勒佛(94次)
  • 戒律(92次)
  • 往生(92次)
  • 法华经(89次)
  • 无量寿经(89次)
  • 释迦牟尼佛(89次)
  • 吃素(89次)
  • 护法(87次)
  • 素食者(86次)
  • 普贤菩萨(85次)
  • 金刚经(83次)
  • 大悲咒(82次)
  • 念佛(81次)
  • 文殊菩萨(80次)
  • 阿弥陀经(78次)
  • 莲花生大士(77次)
  • 素食日(76次)
  • 瑜伽师地论(75次)
  • 素食(73次)
  • 药师佛(72次)
  • u00e5(72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汉堡(68次)
  • 素食主义(68次)
  • 素食主义者(67次)
  • 药师经(66次)
  • 普门品(65次)
  • 地藏菩萨(63次)
  • 长阿含经(57次)
  • 华严经(56次)
  • 素食厨师(48次)
  • 黄财神(41次)
  • 孔雀明王(34次)
  • 奥地利(29次)
  • 二十四诸天(27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