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现代众生,痴迷更为严重了,“天下熙熙,皆为利驱;天下嚷嚷,皆为利往。”他们为追求名利受用陷入了狂躁不安。我每次到城市去时,见着忙忙碌碌的人们,心里总是生起很大悲..

末学在与师兄交流时候,常常会听到他们想学佛,但是由于工作忙,没时间学习佛法,没时间做功德,没有时间到念佛诵经,没有时间去寺院参加法会......总而言之就是没有时间积..

首先要在做晚课的时候先诵持《楞严咒》,再认真反省、诚心悔过,永不再犯,学佛人切忌情绪起伏大,大喜大悲这都是不应该的,要以宽和慈悲之心对待他人,诵经反思完要将做晚..

修学佛法必须要有次第,而这个次第,就是闻、思、修。上师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也讲得很清楚,闻思修是佛教的根本,如果没有它,人与佛法就很难融合,所以大家对此不..

每个佛弟子都知晓,学佛修佛的过程是一个炼心修心的旅途。佛法开示: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这句佛语启示我们,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苦旅中,将我们..

澫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讲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来提醒所有净土宗的行者,他说: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学佛有两种概念,一个是方便,一个是归元。我们到底应该先注意哪一个..

假如有个人生病了,请了最信任的医师到家里出诊,会计较这医师是从医院出发过来的,还是从孩子的幼儿园里赶来的吗?这个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遵照医嘱,配合治疗。佛像从哪..

即便对佛教并不了解的人,也知道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一个给孙猴子念紧箍咒的唐僧,唐三藏。学佛人更是对三藏法师一词耳熟能详,但三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藏的梵文为比摘..

学佛修行就如生活一样。我们很多人很擅长打理生活,譬如买吃的东西,不可能所有的都买,买的一定是自己想吃的,对身体有帮助的。住的房子也好,穿的衣服也好,都是根据自己..

对于刚开始接触佛法,并想要学习金刚乘教法的初学者来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学习佛法的重要性和皈依三宝的意义。我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佛,为什么要依止一位具德的上师或法..

热搜词

  • 学佛(1137次)
  • 心经(685次)
  • 地藏经(615次)
  • 净界法师(569次)
  • 佛陀(135次)
  • 修行(126次)
  • 放生(100次)
  • 功德(100次)
  • 观音菩萨(95次)
  • 楞严经(88次)
  • 持戒(88次)
  • 弥勒佛(87次)
  • 戒律(85次)
  • 无量寿经(84次)
  • 法华经(81次)
  • 素食者(80次)
  • 释迦牟尼佛(80次)
  • 吃素(79次)
  • 大悲咒(76次)
  • 普贤菩萨(76次)
  • 金刚经(75次)
  • 护法(73次)
  • 阿弥陀经(72次)
  • 素食日(71次)
  • 往生(70次)
  • 莲花生大士(70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69次)
  • 瑜伽师地论(68次)
  • 药师佛(66次)
  • 文殊菩萨(66次)
  • 念佛(65次)
  • 素食主义者(61次)
  • u00e5(61次)
  • 普门品(59次)
  • 素食汉堡(54次)
  • 药师经(52次)
  • 素食主义(50次)
  • 地藏菩萨(50次)
  • 华严经(42次)
  • 长阿含经(40次)
  • 素食厨师(34次)
  • 黄财神(28次)
  • 孔雀明王(27次)
  • 二十四诸天(23次)
  • 奥地利(23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