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你对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读诵了一些基础的佛经之后,就可以开始练习打坐了。打坐就是让你的身体、思维和心灵都能安静下来,这既是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又是学佛修行之人..

佛跟众生的差别在哪里呢?佛永远都是为众生服务,到最后成就了自己;众生则只为自己服务,最后却使自己堕落、痛苦终生。所以,不用担心付出后得不到回报,就像诸佛菩萨一样..

天冷了要加衣,饿了要吃饭,烦恼了就要学佛修行,这是身心的自然规律。所以该吃饭吃饭,该添衣添衣,该修行修行,人生其实很简单。修行就像与烦恼战斗,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

经常听到有学佛的师兄抱怨自己命运太差,总是有很多波折,种种的不幸等等,也有的师兄经常喜欢找人算命,预测自己的未来!那么佛教究竟是如何看待这问题呢?有人说:“胎儿一旦离..

净土法门的宗旨是“信愿念佛”,我们的信愿一定要建立在正信的基础上,正信佛法,绝不能迷迷噔噔去信,从迷信中走出来,从崇拜的信中走出来,从邪知邪见的信、有求的信中走..

一、皈依释义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

一、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毗耶娑问经》,二卷。由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出,属于大乘方等部。新译有唐代菩提流支的一卷本,归入宝积部第四十九会“广博仙人会”。历史上很少有..

长期念佛总觉得口干,气力不足,要怎样念佛才能口不干,心平气和,法喜充满?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

理智,实践,客观,对初学很重要的。首先你要明确你学佛是需求什么。求平安求子求什么的不如去买保险什么的,求格调求小资不如学花道什么的。个人认为,佛陀交给我们最核心..

真诚是爱,感恩是情,用真诚和感恩的心创造出人间大爱;慈悲是心,佛法是根,用慈悲的心去弘扬佛法,就是照亮你的心灯。学佛就是让我们想通想明白,知道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没..

热搜词

  • 学佛(1156次)
  • 心经(702次)
  • 地藏经(629次)
  • 净界法师(585次)
  • 修行(152次)
  • 佛陀(142次)
  • 放生(119次)
  • 楞严经(117次)
  • 功德(105次)
  • 持戒(105次)
  • 观音菩萨(105次)
  • 弥勒佛(94次)
  • 戒律(92次)
  • 往生(92次)
  • 无量寿经(90次)
  • 法华经(89次)
  • 释迦牟尼佛(89次)
  • 吃素(89次)
  • 护法(88次)
  • 素食者(86次)
  • 普贤菩萨(85次)
  • 金刚经(83次)
  • 大悲咒(82次)
  • 念佛(81次)
  • 文殊菩萨(80次)
  • 阿弥陀经(78次)
  • 莲花生大士(77次)
  • 素食日(76次)
  • 瑜伽师地论(75次)
  • 药师佛(73次)
  • 素食(73次)
  • u00e5(72次)
  • 清芳庙(69次)
  • 素食主义(69次)
  • 素食汉堡(68次)
  • 素食主义者(67次)
  • 药师经(66次)
  • 普门品(65次)
  • 地藏菩萨(63次)
  • 长阿含经(57次)
  • 华严经(56次)
  • 素食厨师(48次)
  • 黄财神(41次)
  • 孔雀明王(34次)
  • 奥地利(29次)
  • 二十四诸天(27次)
  • \u00e4\u00bf\u00ae\u00e8\u00a1(4次)
  • \u00e5\u00a5\u00a5\u00e5\u009c(4次)
  • \u00e4\u00ba\u008c\u00e5\u008d(4次)
  • \u00e8\u008d\u00af\u00e5\u00b8(4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