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不可以,带名言的。但是你在真见道的时候是没有名言的,是无我无我所,是诸法空相,不..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不可以,带名言的。但是你在真见道的时候是没有名言的,是无我无我所,是诸法空相,不..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摄波罗蜜多论》云:俱胝廋他无导盲,路且无知岂入城,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非能证菩提。首先佛菩萨讲出一个譬喻说,俱..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选择去接引谁呢?这就牵涉到你跟阿弥陀佛必须要有很深厚的因缘。关键在哪里呢?看以下经文就清..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忏、取相忏。先看责心忏:一、事忏:这是属于事相上的忏悔。就是在佛像或三宝前,诚心发..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相续,这个业指的是我们善恶的业力,果报指的是我们前面说的世界、众生这依正二报。也就..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而使令它相续。生死的业力在本经当中讲到了三种,杀、盗..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庚一、问何故五地名极难胜?庚二、答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那么极难胜,这个难胜就是很难超越,这是二乘..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就是财物布施,得到丰盛的资财;法施,就是佛法的布施,为了要开导智慧,成就智慧..
问: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极乐世界的庄严,弟子粗糙的凡夫,很难加以想像。我们平时诵念《赞佛偈》《阿弥陀经》,分别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