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言文字我们不能够跟真如理相应,不可以,带名言的。但是你在真见道的时候是没有名言的,是无我无我所,是诸法空相,不..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摄波罗蜜多论》云:俱胝廋他无导盲,路且无知岂入城,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非能证菩提。首先佛菩萨讲出一个譬喻说,俱..

净土宗的重点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那么阿弥陀佛他到底会选择去接引谁呢?这就牵涉到你跟阿弥陀佛必须要有很深厚的因缘。关键在哪里呢?看以下经文就清..

我们讲到忏悔的种类有两种:一个是事忏,一个是理忏。事忏有三种忏法:责心忏、作法忏、取相忏。先看责心忏:一、事忏:这是属于事相上的忏悔。就是在佛像或三宝前,诚心发..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有这个所谓的果报的相续。业果相续,这个业指的是我们善恶的业力,果报指的是我们前面说的世界、众生这依正二报。也就..

子三,明业果相续。这个地方讲到的果报,是指的众生跟世界两种的果报。果报为什么相续呢?主要是一种生死业力的推动而使令它相续。生死的业力在本经当中讲到了三种,杀、盗..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庚一、问何故五地名极难胜?庚二、答由真谛智与世间智更互相违,合此难合令相应故。那么极难胜,这个难胜就是很难超越,这是二乘..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我们前面讲到正报的身心,讲到五个主题:第一个,远离恶道;第二个,身相庄严;第三..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段,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就是财物布施,得到丰盛的资财;法施,就是佛法的布施,为了要开导智慧,成就智慧..

问:经过师父的分析、解释四十八愿,弟子对弥陀的功德有更丰富的认知。但是极乐世界的庄严,弟子粗糙的凡夫,很难加以想像。我们平时诵念《赞佛偈》《阿弥陀经》,分别描述..

热搜词

  • 学佛(3645次)
  • 素食(2436次)
  • 佛陀(2026次)
  • 吃素(1919次)
  • 净界法师(1650次)
  • 地藏经(1623次)
  • 修行(1492次)
  • 往生(1472次)
  • 心经(1458次)
  • 放生(1397次)
  • 念佛(1296次)
  • 地藏菩萨(1290次)
  • 释迦牟尼佛(1234次)
  • 素食者(1078次)
  • 楞严经(1036次)
  • 金刚经(1019次)
  • 功德(983次)
  • 华严经(885次)
  • 观音菩萨(863次)
  • 素食主义(859次)
  • 持戒(858次)
  • 护法(852次)
  • 大悲咒(840次)
  • 戒律(776次)
  • 阿弥陀经(753次)
  • 无量寿经(717次)
  • 文殊菩萨(716次)
  • 素食主义者(710次)
  • 法华经(690次)
  • 普贤菩萨(660次)
  • 普门品(574次)
  • 药师佛(450次)
  • 药师经(361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2次)
  • 莲花生大士(306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6次)
  • u00e5(268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20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