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净土宗在整个大乘八宗中的特色,就是它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要按照密宗的说法,它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身为本尊相应的法门,修行的特点,简单说,就是要你一心归命极乐..

佛陀的法身功德是有六种的修行过程所成就的,这以下就各自解释。一,由清净。这第一个就是说,我们希望能够成就佛的功德,你要先成就一个清净的功德。什么叫清净呢?谓转阿..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这是舍贪。所以,你要能够修学三昧,最好对世间的衣服、钵具,你该..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这些大弟子们通称叫做长老。这个长老是贯穿下面十六个弟子。什么叫长老呢?德腊俱尊,故名长老。他的戒腊高,而且有..

第一能变叫异熟能变。好,再来,二变呢?二变,把笔拿起来,叫做思量能变。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永远恒转的,执著得死死的,而且一刻也不离..

这一大科讲到佛陀法身的功德。这当中有十门分别,这个地方是第五科。佛陀的清净法身,简单地讲,它的相貌就是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故名法身。也就是说,佛陀那一念明了的心性..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它对立的。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的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这个人世间啊,越来越多差别..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这六根的一种虚妄的过失;但这个大..

第六意识扮演的是我们所强调的受用缘起,它受用果报的时候是经过受、想、行、识四个阶段。我想这四个蕴,大家学过唯识的会知道,想是一个重点,就是你心中的分别对我们这个..

问: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净界法师答: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障碍。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有须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这对佛法讲空的意..

热搜词

  • 学佛(3648次)
  • 素食(2438次)
  • 佛陀(2028次)
  • 吃素(1921次)
  • 净界法师(1666次)
  • 地藏经(1624次)
  • 修行(1493次)
  • 往生(1476次)
  • 心经(1461次)
  • 放生(1398次)
  • 念佛(1298次)
  • 地藏菩萨(1291次)
  • 释迦牟尼佛(1235次)
  • 素食者(1080次)
  • 楞严经(1036次)
  • 金刚经(1020次)
  • 功德(984次)
  • 华严经(886次)
  • 观音菩萨(865次)
  • 素食主义(860次)
  • 持戒(859次)
  • 护法(855次)
  • 大悲咒(840次)
  • 戒律(777次)
  • 阿弥陀经(755次)
  • 无量寿经(718次)
  • 文殊菩萨(716次)
  • 素食主义者(713次)
  • 法华经(692次)
  • 普贤菩萨(660次)
  • 普门品(574次)
  • 药师佛(451次)
  • 药师经(362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4次)
  • 莲花生大士(309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69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21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