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假设我们以这个淫身,贪爱淫欲..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未到地定到初禅,他得到初禅的时候心中的欲就熄灭了,离欲了。但是他的色身还是这个色身..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取,就是我们说的要不随妄转的意思。不随妄转,这个就是断除淫机。断除淫机不是说你都没..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所以我们想了解阿赖耶识是怎样相续变化的,它背后推动的因素是什么。这个自相是一个总说,因相跟果..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那么佛的心,到底佛有几种心呢?古德解释,佛有三种的心:第一个是天住。佛陀的心经常会住在色界..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要。四、暂止息力于中若身心疲劳,须暂止息。若不尔者,则极厌离,能障后时发精进故。我..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它之所以累积那么多功能,都是我们无始劫来不断不断地造作熏习,所以才有这个结果的。这个..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这个业种子要从种子而转成正式的果报,必须要经过十二因缘的滋润。你一定有无明的滋..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佛陀遇到事情他老人家是怎么想的?就是你必须要以佛心为己心。我现在成就不了佛陀的功德..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第三个是究竟果。从大乘的次第来说,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第一个重..

热搜词

  • 学佛(3651次)
  • 素食(2443次)
  • 佛陀(2031次)
  • 吃素(1925次)
  • 净界法师(1702次)
  • 地藏经(1626次)
  • 修行(1500次)
  • 往生(1479次)
  • 心经(1463次)
  • 放生(1402次)
  • 念佛(1303次)
  • 地藏菩萨(1294次)
  • 释迦牟尼佛(1241次)
  • 素食者(1084次)
  • 楞严经(1040次)
  • 金刚经(1027次)
  • 功德(986次)
  • 华严经(889次)
  • 素食主义(869次)
  • 观音菩萨(869次)
  • 持戒(861次)
  • 护法(858次)
  • 大悲咒(845次)
  • 戒律(779次)
  • 阿弥陀经(758次)
  • 无量寿经(726次)
  • 文殊菩萨(722次)
  • 素食主义者(718次)
  • 法华经(697次)
  • 普贤菩萨(664次)
  • 普门品(578次)
  • 药师佛(453次)
  • 药师经(363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6次)
  • 莲花生大士(310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72次)
  • 长阿含经(241次)
  • 云南(224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