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消文〗这一科是远离外道的损智,佛弟子若做以下这五种事情,很容易折损清净的智慧,故应避免造作。(..

《资持》云:纳法成业名体。到底什么是戒体呢?在律上作出一个简单的定义──纳法成业。我们心去领纳清净的戒法,在内心当中产生一种无漏的业性,这个业就是造作,表示它不..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要具足三种主要的思想,或者讲三种忆念:第一个,忆念真如;第二个,忆念弥陀;第三个,忆念净土。我想我们每一个人的..

我们内心很多负面的情绪,很多的盗贼要偷走我们已经成就的功德。这个时候佛陀劝我们说:你应该怎么安住呢?你要安住在真理,不要安住在感觉,不要老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情绪..

(1)往生关键皈依佛陀自他不二,真实信心。厌离娑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欣求极乐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此心具、心造净土,为所观境,念想欣求。 海印三昧临..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这个地方是约着所念的佛来分别,到底念一尊佛比较好,还是念多佛..

我们的五蕴身心世界本来是五种功能,就是一个色受想行识,就是一个因缘所生法,按照唯识学的说法叫做依他起性,它没有好坏。比方说,你是一个男众的五蕴,你是一个女众的五..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以眠覆心无所见,如是大失安可眠。这个地方做一个结劝,说这个眠为大暗。这个睡眠的法在心中生起的时候,你心中是什么相貌呢?是一片的黑..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二个觉悟是说痛苦生起的因缘。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远离痛苦,远离灾难,当然你要远离痛苦,你要断绝生..

我们先说明九心住,这个九心住又有一个名称叫欲界定。为什么叫做欲界定呢?就是说他的定境当中,还是属于欲界的五蕴身心,他的色受想行识还是属于欲界的情况,所以叫做欲界..

热搜词

  • 学佛(3631次)
  • 素食(2425次)
  • 佛陀(2017次)
  • 吃素(1908次)
  • 地藏经(1611次)
  • 净界法师(1582次)
  • 修行(1481次)
  • 往生(1463次)
  • 心经(1426次)
  • 放生(1390次)
  • 念佛(1285次)
  • 地藏菩萨(1275次)
  • 释迦牟尼佛(1225次)
  • 素食者(1066次)
  • 楞严经(1021次)
  • 金刚经(1009次)
  • 功德(974次)
  • 华严经(877次)
  • 素食主义(850次)
  • 观音菩萨(848次)
  • 持戒(847次)
  • 护法(843次)
  • 大悲咒(828次)
  • 戒律(764次)
  • 阿弥陀经(741次)
  • 文殊菩萨(711次)
  • 无量寿经(708次)
  • 素食主义者(700次)
  • 法华经(682次)
  • 普贤菩萨(649次)
  • 普门品(558次)
  • 药师佛(447次)
  • 药师经(357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39次)
  • 莲花生大士(301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4次)
  • u00e5(259次)
  • 长阿含经(236次)
  • 云南(205次)
  • 素食厨师(189次)
  • 黄财神(175次)
  • 孔雀明王(143次)
  • 奥地利(108次)
  • 清芳庙(98次)
  • 二十四诸天(80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