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身为苦本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乃至于几乎是丧明,几乎完全看不到。后来经过治疗,慢慢的有好转,但是目力已损,虽然好,但是这个眼睛很脆弱。怎么..

为什么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第一个理由,因为菩萨的戒法是分散在各种大乘经论当中,这个是不同于小乘的地方。小乘的戒法是完全归纳在小乘的律藏,所以我们在学..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善导大师说︰佛号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佛号。他解释意思就是说。..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当然我们不断的修习很多善法,看到大乘经典诸佛菩萨的德行,我们生起好乐,但是我觉得生起..

所谓忏悔,当然主要的目的在于忏悔罪障。佛法的修行必须要掌握到生起和还灭的因缘,就是你要消灭这个东西,你要先找到──它是怎么生起的?它生起的因缘在哪里?因此我们应..

没福报容易个性偏激布施是一个福报,跟佛道其实没有直接关系。是的,福报跟智慧、跟菩提没有直接关系,它只是一个助缘。为什么佛陀把布施放在菩萨第一个功德呢?它的理由,..

丙六、说四众过戒这一条戒也是属于菩萨的重戒。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受持这条戒,对你整个功德有强大的增上效果。反过来,如果犯了这条戒,对你的功德将会有损妨。这条戒是宣..

从利他的角度,你为人说法,两件事情:破邪、显正。当然,这是要善巧。但我个人是觉得这样(我自己的经验),你不能把重点放在破邪。你把道理讲清楚了,让他自己判断。因为..

你说生病好不好,当然不好,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愿意生病。但是你知道蕅益大师,怎么看生病这件事吗?他说这个生病有三种功德。第一个消除你的妄想。你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

寅一、非从舌生阿难!若复此味生于汝舌,在汝口中,秖有一舌,其舌尔时已成酥味,遇黑石蜜,应不推移;若不变移,不名知味;若变移者,舌非多体,云何多味一舌之知?说是这..

热搜词

  • 学佛(3540次)
  • 素食(2402次)
  • 佛陀(1998次)
  • 吃素(1884次)
  • 地藏经(1542次)
  • 修行(1457次)
  • 往生(1446次)
  • 净界法师(1418次)
  • 放生(1365次)
  • 心经(1317次)
  • 念佛(1263次)
  • 地藏菩萨(1255次)
  • 释迦牟尼佛(1202次)
  • 素食者(1043次)
  • 楞严经(998次)
  • 金刚经(984次)
  • 功德(954次)
  • 华严经(856次)
  • 素食主义(830次)
  • 持戒(830次)
  • 观音菩萨(827次)
  • 护法(821次)
  • 大悲咒(803次)
  • 戒律(743次)
  • 阿弥陀经(717次)
  • 无量寿经(689次)
  • 文殊菩萨(688次)
  • 素食主义者(677次)
  • 法华经(664次)
  • 普贤菩萨(628次)
  • 普门品(536次)
  • 药师佛(438次)
  • 药师经(346次)
  • 弥勒佛(331次)
  • 素食日(331次)
  • 莲花生大士(291次)
  • 瑜伽师地论(277次)
  • 素食汉堡(260次)
  • u00e5(252次)
  • 长阿含经(212次)
  • 素食厨师(182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0次)
  • 奥地利(98次)
  • 清芳庙(93次)
  • 二十四诸天(71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8次)
  • \u00e5\u00bf\u00b5\u00e4\u00bd(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