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这个地方讲颠倒想,这都是烦恼的根本。我们解释一下。颠倒想我们也叫作妄想。《楞严经》的观..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虽然得不偿失,为什么我们一般人死了以后还是愿意来投胎呢?因为你活在你心中的妄想里。我们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所误导,就好像佛陀说..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样的,它的确会产生作用。你看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是一种本尊相应法。我们这一念心能念的..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学叫颠倒推求,还加一个推求。我去查台中莲社,它出了一本《百法》,我上次去南普陀也讲到这个地方,我当时也发了一个..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想,就没有这一切差别境界可得。你经常这样子修行,就能够解脱生死的业力。从唯识学的角度,我..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你今生才几十年,能打多少妄想?问题是我们要面对我们的过去、过去无量的过去生命所留下的痕迹,我们今生都要概括承当..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热搜词

  • 学佛(3625次)
  • 素食(2418次)
  • 佛陀(2015次)
  • 吃素(1901次)
  • 地藏经(1606次)
  • 净界法师(1533次)
  • 修行(1472次)
  • 往生(1458次)
  • 心经(1402次)
  • 放生(1382次)
  • 念佛(1278次)
  • 地藏菩萨(1272次)
  • 释迦牟尼佛(1217次)
  • 素食者(1059次)
  • 楞严经(1017次)
  • 金刚经(1004次)
  • 功德(970次)
  • 华严经(873次)
  • 素食主义(847次)
  • 观音菩萨(843次)
  • 持戒(842次)
  • 护法(837次)
  • 大悲咒(825次)
  • 戒律(758次)
  • 阿弥陀经(738次)
  • 无量寿经(702次)
  • 文殊菩萨(702次)
  • 素食主义者(696次)
  • 法华经(678次)
  • 普贤菩萨(644次)
  • 普门品(552次)
  • 药师佛(442次)
  • 药师经(353次)
  • 弥勒佛(341次)
  • 素食日(335次)
  • 莲花生大士(300次)
  • 瑜伽师地论(285次)
  • 素食汉堡(271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4次)
  • 素食厨师(186次)
  • 云南(168次)
  • 黄财神(167次)
  • 孔雀明王(139次)
  • 奥地利(104次)
  • 清芳庙(97次)
  • 二十四诸天(78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0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