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个佛在世的时候,在一个森林,这个森林里面有一只鸟,这个鸟长得非常的高大。这只鸟它有一个特色,它的声音特别美,特..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对我们的生命体会产生四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这个常、乐、我、净,所以我们要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在《成唯识论》,..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阿难尊者说他的这一念心是能..

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目录壹:皈依的重要性贰:总标皈依的意义甲一、解释名义甲二、三宝内涵参:别明皈依的方法甲一、事相皈依甲二、理体皈依乙一、皈依业果乙二、皈依空性乙..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国王叫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一次带着茉莉夫人到山林间去游玩,游玩不是两个人,他是带着很大的军队保护着他去..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功能。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内心,能够不断地在佛法中熏习─闻、思、修,从听闻之后,进入如理思惟,然后再法随法行、..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化的。在前面的七处破妄当中,佛陀破妄的态度是直接了当的,破除我们这一念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说是觅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施的本身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作历事炼心。你必须透过布施的这个行为,你才会产生一种广大的胸量,这是佛陀的大智慧安..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罪的正因。这以下是灭罪的助缘方法。这个忏悔方法有三段。初、思惟业果。二、生起忏心。三、正修忏法。首先要先思惟业..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应的功德。我们看经文:【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

热搜词

  • 学佛(3612次)
  • 素食(2415次)
  • 佛陀(2008次)
  • 吃素(1895次)
  • 地藏经(1600次)
  • 净界法师(1498次)
  • 修行(1468次)
  • 往生(1456次)
  • 心经(1385次)
  • 放生(1378次)
  • 念佛(1272次)
  • 地藏菩萨(1267次)
  • 释迦牟尼佛(1211次)
  • 素食者(1052次)
  • 楞严经(1012次)
  • 金刚经(997次)
  • 功德(965次)
  • 华严经(868次)
  • 素食主义(842次)
  • 持戒(838次)
  • 观音菩萨(837次)
  • 护法(834次)
  • 大悲咒(817次)
  • 戒律(754次)
  • 阿弥陀经(734次)
  • 无量寿经(698次)
  • 文殊菩萨(697次)
  • 素食主义者(688次)
  • 法华经(675次)
  • 普贤菩萨(639次)
  • 普门品(548次)
  • 药师佛(439次)
  • 药师经(351次)
  • 弥勒佛(339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7次)
  • 瑜伽师地论(283次)
  • 素食汉堡(270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2次)
  • 素食厨师(185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7次)
  • 奥地利(102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5次)
  • 云南(55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