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想要超越三界的尘劳,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练。将施妙药,先候病源,吃药之前,要先知道这个病是从哪里生起的。若细意推寻,冥心体察,好好的去细意推寻,冥心就..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常说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那么这个业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变化的?这个主题,我们需要探讨探讨。我们先看第一科..

看莲池大师的一个说法。他说予就是莲池大师自称,他说:我一生崇尚念佛(他是净土宗的祖师),但是我同时也恳切地劝修行者要看教理,因为你念佛,那颗能念的心要调伏、要安..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得了,不要搞那么复杂。但是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难道佛陀临灭度..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三十几年,你三十几年前看他是这样子,现在还是这副德行?就是你这个思考模式错误。你坚固的执着你的妄想,..

从思惟死殁无常跟生死的过患,我们得到了三个结论:第一个,生命是无常败坏的,不得安稳。如果你愿意在三界里面继续流转下去,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佛陀说,这个业力是飘来飘..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意根是指第七意识,第七意识从无始劫以来,它的明了性不像第六意识..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那么我希望把我的善业跟我的快乐,种种的因,善业是因,快乐是果,把我这种可爱的因果使令一切众生的痛..

这个地方重点在这四个字,知心无念。我们一念心,每个人都很复杂,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一定要知道,这个妄想都是不真实的,这个很重要,站在本来清净的角度来对治妄想..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譬如大地】譬如大地是总说。【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大地有两种功德: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

热搜词

  • 学佛(3630次)
  • 素食(2425次)
  • 佛陀(2016次)
  • 吃素(1906次)
  • 地藏经(1609次)
  • 净界法师(1571次)
  • 修行(1479次)
  • 往生(1462次)
  • 心经(1421次)
  • 放生(1389次)
  • 念佛(1283次)
  • 地藏菩萨(1274次)
  • 释迦牟尼佛(1223次)
  • 素食者(1066次)
  • 楞严经(1020次)
  • 金刚经(1008次)
  • 功德(973次)
  • 华严经(875次)
  • 素食主义(850次)
  • 观音菩萨(847次)
  • 持戒(845次)
  • 护法(842次)
  • 大悲咒(827次)
  • 戒律(763次)
  • 阿弥陀经(741次)
  • 文殊菩萨(710次)
  • 无量寿经(707次)
  • 素食主义者(700次)
  • 法华经(682次)
  • 普贤菩萨(648次)
  • 普门品(557次)
  • 药师佛(447次)
  • 药师经(357次)
  • 弥勒佛(346次)
  • 素食日(339次)
  • 莲花生大士(301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4次)
  • u00e5(259次)
  • 长阿含经(236次)
  • 云南(203次)
  • 素食厨师(189次)
  • 黄财神(175次)
  • 孔雀明王(141次)
  • 奥地利(106次)
  • 清芳庙(97次)
  • 二十四诸天(78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