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想,一个虚妄的心识造了业力结果这个虚妄的业力,又成就一个虚妄的果报,境由心生结果这个虚妄的..
如果你研究唯识,就知道众生的悲哀在哪里──种现相熏。我们过去打了一个妄想,一个虚妄的心识造了业力结果这个虚妄的业力,又成就一个虚妄的果报,境由心生结果这个虚妄的..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前面讲到,种子是一切法的生因,但是种子是由阿赖耶识所保存的,所以我们了解一切法的生因,除了了解种子,也应该了解阿..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叫做凡夫的六度。因为我们修六度很痛苦的,我们有内在的烦恼业力来抗拒。就好像佛陀在《华严经》上说,凡夫修学,就像..
别明三毒无畏。这一段等于是说明十四种无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种就是远离三毒,贪、瞋、痴的三毒,使令我们内心面对三毒的时候能够无所怖畏。这个是修习观音菩萨法门产生的..
又将没时,造善造恶,或下或上,所依渐冷。若不信有阿赖耶识,皆不得成。这个地方是约着死亡的时候。即将死亡的时候,我们所造的善业、恶业都会表现出来。假设是善业起现行..
丑五、圆破识阴超命浊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个地方正..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第一个,因:要有说罪之心。宣说对方的过错,什么样的情况叫作犯罪动机?在律上说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陷没之心。就是,你希望经过这..
如是二识,更互为缘。更互为缘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有阿赖耶识才有受用识,因为有受用识才有阿赖耶识。这两个是相互为缘的,当一个断的时候,另外一个也消失掉..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前面的通序只是一般的说明,从这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么。但是别序..
问:解悟跟证悟的差别何在?证悟是否一定要在人群中实践?或者单靠修止观、念佛进入三昧就可以证悟?净界法师答:当然,我们说解悟是理解,就是你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你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