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
流转门、还灭门。丙二、转化生命丁一、总说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内心世界是:[触]、作意、受、想、思。触就是接触,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一种作意,然后产生一..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八识,它这个心识的活动是相互地互动,它不是单独的活动。特别是这个第八意识跟第七意识..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途是没有离开藏通别圆四教的。化仪是没有自体的,化仪无体,全然化法为体。其实顿、渐、秘..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第一种,离开三界是从无常离开的。你离开三界的理由是三界我受够了,给我太大的压..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净相、或者是庄严相。你心中一旦出现一个相状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心在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两..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个他没有菩萨的愿力。所以他造善事,往往是怎么样?叫做一时兴起;他突然间跑到菜市场看到一个..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思想,就是从一念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来修观照..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丙二、别明,分二:一、轮回真相;二、对治方法。别明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看清楚轮回的真相;我们再来看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丁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