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

流转门、还灭门。丙二、转化生命丁一、总说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内心世界是:[触]、作意、受、想、思。触就是接触,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产生一种作意,然后产生一..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八识,它这个心识的活动是相互地互动,它不是单独的活动。特别是这个第八意识跟第七意识..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途是没有离开藏通别圆四教的。化仪是没有自体的,化仪无体,全然化法为体。其实顿、渐、秘..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一下:第一种,离开三界是从无常离开的。你离开三界的理由是三界我受够了,给我太大的压..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净相、或者是庄严相。你心中一旦出现一个相状的时候,你要知道你的心在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两..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个他没有菩萨的愿力。所以他造善事,往往是怎么样?叫做一时兴起;他突然间跑到菜市场看到一个..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思想,就是从一念的心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来修观照..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丙二、别明,分二:一、轮回真相;二、对治方法。别明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先看清楚轮回的真相;我们再来看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对治。丁一、轮..

热搜词

  • 学佛(3651次)
  • 素食(2443次)
  • 佛陀(2031次)
  • 吃素(1925次)
  • 净界法师(1708次)
  • 地藏经(1626次)
  • 修行(1500次)
  • 往生(1479次)
  • 心经(1464次)
  • 放生(1403次)
  • 念佛(1303次)
  • 地藏菩萨(1294次)
  • 释迦牟尼佛(1241次)
  • 素食者(1085次)
  • 楞严经(1040次)
  • 金刚经(1027次)
  • 功德(986次)
  • 华严经(889次)
  • 素食主义(869次)
  • 观音菩萨(869次)
  • 持戒(861次)
  • 护法(858次)
  • 大悲咒(846次)
  • 戒律(779次)
  • 阿弥陀经(758次)
  • 无量寿经(726次)
  • 文殊菩萨(722次)
  • 素食主义者(721次)
  • 法华经(697次)
  • 普贤菩萨(665次)
  • 普门品(578次)
  • 药师佛(454次)
  • 药师经(363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6次)
  • 莲花生大士(310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72次)
  • 长阿含经(241次)
  • 云南(226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