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考考你们的因缘观,你认为众生的罪业可以跑到你的心中吗?你认为有没有可能?当然不可能!你自己的妄想打出一个罪业,你自己去受报,怎么他的罪业会跑到..

佛陀在楞严经中跟末法众生说:假设修行人不断大妄语,虽然他广修禅定、智慧,乃至于修种种的福德,就好像一个人去刻一个干粪,把它做成一个栴檀的相状,它本质是一个干粪。..

龙树菩萨《中观论》有一个偈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空怎么去理解呢?就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因缘的假相,当..

现前一念心性,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要成就离一切相;第二个要成就即一切法。在我们的菩萨道当中,首先你要成就的是,你要把这个离一切相的心性的本体先..

大乘佛法的一个观念是这样,诸位要知道,你要修圆顿止观,你要有一个观念:你不管是修你的心力法门,自力,圆顿止观的开显心力,还是开显佛力,大乘佛法的观念就是说,这种..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在以下的经文当中,佛陀都是用问答的方式,等于是自问自答。因为这个净土妙门不可思议,说实在的,是没有人能够问,所以佛陀只好自己提出问,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前面的通序是一个一般性的说明。我们从一般性当中很难看出本经的内涵是什..

淫戒的重点是在「其心不淫」。什么叫『其心不淫』呢?它的意思不是说你在佛堂拜佛,在那个地方静坐持咒,然后你都没有起烦恼,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叫「缘缺不生」,不是其..

当然,这个地方就讲到,方法是很重要,观照力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想一个问题:我们每天持大悲咒,大悲咒总持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功德。观世音菩萨持大悲咒的时候,不得了,成就..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争,他内心起欢喜心,但是这个欢喜的相貌不是很明显;这个魔王要是看到两个住持正法的菩萨互相..

热搜词

  • 学佛(3649次)
  • 素食(2442次)
  • 佛陀(2028次)
  • 吃素(1923次)
  • 净界法师(1677次)
  • 地藏经(1624次)
  • 修行(1497次)
  • 往生(1478次)
  • 心经(1462次)
  • 放生(1399次)
  • 念佛(1300次)
  • 地藏菩萨(1292次)
  • 释迦牟尼佛(1236次)
  • 素食者(1082次)
  • 楞严经(1038次)
  • 金刚经(1024次)
  • 功德(985次)
  • 华严经(887次)
  • 观音菩萨(868次)
  • 素食主义(861次)
  • 持戒(859次)
  • 护法(856次)
  • 大悲咒(842次)
  • 戒律(778次)
  • 阿弥陀经(756次)
  • 无量寿经(721次)
  • 文殊菩萨(718次)
  • 素食主义者(714次)
  • 法华经(693次)
  • 普贤菩萨(662次)
  • 普门品(575次)
  • 药师佛(452次)
  • 药师经(362次)
  • 弥勒佛(350次)
  • 素食日(344次)
  • 莲花生大士(309次)
  • 瑜伽师地论(289次)
  • 素食汉堡(277次)
  • u00e5(269次)
  • 长阿含经(240次)
  • 云南(221次)
  • 素食厨师(194次)
  • 黄财神(180次)
  • 孔雀明王(145次)
  • 奥地利(111次)
  • 清芳庙(99次)
  • 二十四诸天(84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2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9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9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