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们打坐的时候,会出现这种魔事,这个《释禅波罗蜜》说,他的因缘主要就是邪想坐禅。什么叫邪想坐禅?这当中有两种情况:第一个,就是你打坐的时候,你内心当中不是依止菩..

二者修观却之。若见如上所说种种魔境,用止不去,即当反观能见之心,不见处所,彼何所恼?如是观时,寻当灭谢。若迟迟不去,但当正心,勿生惧想,不惜躯命,正念不动。知魔..

什么是持戒呢?持戒就是一种警觉我们心念的功能,一种警觉的功能。我们这一念心跟外面的人事接触的时候,我们会起烦恼,我们会产生贪欲,会产生瞋恚。当你持戒的时候,你还..

一者四大增损病相:若地大增者,则肿结沉重,身体枯瘠,如是等百一患生。若水大增者,则痰阴胀满,食饮不消,腹痛下痢等百一患生。若火大增者,即煎寒壮热,支节皆痛,口气..

二者五脏生患之相: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主口故。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看这个心,心脏。从心生患者,身体寒热,及头痛口燥等。心脏有病,睡觉睡到一半,..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处。前面的十种的法是远离攀缘,收摄身心,这以下就正式修禅定了。就是,前面的准备做好以后,你应该怎么样呢?在于闲..

为什么破妄永远是走在第一步?就是说,诸位!理论上我们是清净,但是因缘上我们已经不清净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历过太多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给我们留下很多的影像。留下..

这个精魅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本来面目是一个动物,但是一般的动物明了性都是很暗钝的,这个动物很特别,它过去做人的时候也是个修行人,或者是一个大福报的人,一定有它的善..

有一个禅师,他去参访雪峰禅师。雪峰禅师当时在福州。这个禅师是从山下一路地爬山爬到上面去,背着包包,很辛苦。到了以后,他见雪峰禅师,雪峰禅师问他一句话,你从什么地..

唯识学认为一切法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那么到底我们的心有几种差别相,先做一个分类,有一个问答,问:【夫言正唯识义,约有几种识?】那么在唯识的这个正确的义理当中..

热搜词

  • 学佛(3630次)
  • 素食(2425次)
  • 佛陀(2017次)
  • 吃素(1908次)
  • 地藏经(1610次)
  • 净界法师(1576次)
  • 修行(1480次)
  • 往生(1463次)
  • 心经(1424次)
  • 放生(1390次)
  • 念佛(1284次)
  • 地藏菩萨(1275次)
  • 释迦牟尼佛(1223次)
  • 素食者(1066次)
  • 楞严经(1021次)
  • 金刚经(1008次)
  • 功德(974次)
  • 华严经(876次)
  • 素食主义(850次)
  • 观音菩萨(848次)
  • 持戒(847次)
  • 护法(843次)
  • 大悲咒(828次)
  • 戒律(764次)
  • 阿弥陀经(741次)
  • 文殊菩萨(711次)
  • 无量寿经(708次)
  • 素食主义者(700次)
  • 法华经(682次)
  • 普贤菩萨(649次)
  • 普门品(558次)
  • 药师佛(447次)
  • 药师经(357次)
  • 弥勒佛(348次)
  • 素食日(339次)
  • 莲花生大士(301次)
  • 瑜伽师地论(288次)
  • 素食汉堡(274次)
  • u00e5(259次)
  • 长阿含经(236次)
  • 云南(205次)
  • 素食厨师(189次)
  • 黄财神(175次)
  • 孔雀明王(143次)
  • 奥地利(108次)
  • 清芳庙(97次)
  • 二十四诸天(80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