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梦心消失的时候,你醒过来,看那个人事,觅之了不可得,三界轮回亦复如是。我们不是说,妄想本来有,硬生生把它消灭,不是这样子的。本来没有妄想,那只是一个因缘和合暂时..

整个修行当中就是四个字:莫向外求!你一定心中有仁者心动,有动过,你才会有这个世界出来。你一直在动,它就一直出现。所以我们在佛法说,这完全是循业发现。你所受用的每..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一、世间之道(一)、世间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我们今天研读上下篇的《论语》,到底《论语》讲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每一个人形成妄想的因缘是不一样,这个人妄想是这样形成的,他必须这样对治;你的妄想是另外一个方式形成的,你必须有..

印度自释迦出世,遍习外道异学,终于菩提树下,证悟大觉;乃起而扫除邪说,建立法幢,如赫日经天,群阴扫迹;其所驳斥诸外道异学之见者,约纳为五类:曰身见、边见、邪见、..

我们现在说过我们改变不了外境,改变外境这个是不切实际,因为这是共业,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大家都想这样子,你不可能扭转这个趋势,你不可能力挽狂澜。那我们怎么办呢?..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一、真妄别体难:就是有一些中观的学者、小乘的学者,对真如缘起提出了真妄别体。我们先说出这个难..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心力不可思议。这佛力不可思议这一块,你就不用操心啦,佛陀众生无边誓愿度,他已经该做的做了,他已经在实践他的..

蕅益大师,他在二十五岁时,他有一次在径山坐禅。坐禅他是要息诸缘务了,内观真如,但前提是你要学过教理,你不能自己创造一个方法。佛法的修学在前面的阶位,都一定要传承..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妄想跟真如它们两个是同时存在的;生灭心跟不生灭心,这两个随时随地都是同时存在,但不幸的是,我们永远跟着妄想走,我们总是觉得跟着妄想走是对..

热搜词

  • 学佛(3626次)
  • 素食(2419次)
  • 佛陀(2016次)
  • 吃素(1902次)
  • 地藏经(1607次)
  • 净界法师(1548次)
  • 修行(1472次)
  • 往生(1460次)
  • 心经(1408次)
  • 放生(1384次)
  • 念佛(1279次)
  • 地藏菩萨(1272次)
  • 释迦牟尼佛(1218次)
  • 素食者(1060次)
  • 楞严经(1018次)
  • 金刚经(1004次)
  • 功德(970次)
  • 华严经(873次)
  • 素食主义(849次)
  • 观音菩萨(844次)
  • 持戒(843次)
  • 护法(838次)
  • 大悲咒(825次)
  • 戒律(759次)
  • 阿弥陀经(738次)
  • 无量寿经(704次)
  • 文殊菩萨(703次)
  • 素食主义者(697次)
  • 法华经(679次)
  • 普贤菩萨(645次)
  • 普门品(553次)
  • 药师佛(445次)
  • 药师经(355次)
  • 弥勒佛(345次)
  • 素食日(337次)
  • 莲花生大士(300次)
  • 瑜伽师地论(287次)
  • 素食汉堡(273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4次)
  • 云南(199次)
  • 素食厨师(188次)
  • 黄财神(173次)
  • 孔雀明王(141次)
  • 奥地利(106次)
  • 清芳庙(97次)
  • 二十四诸天(78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