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这个地方讲颠倒想,这都是烦恼的根本。我们解释一下。颠倒想我们也叫作妄想。《楞严经》的观..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这个生灭心或者讲妄想,这个地方讲颠倒想,这都是烦恼的根本。我们解释一下。颠倒想我们也叫作妄想。《楞严经》的观..
娑婆世界的快乐,理论上是得不偿失的。虽然得不偿失,为什么我们一般人死了以后还是愿意来投胎呢?因为你活在你心中的妄想里。我们很容易被心中的妄想所误导,就好像佛陀说..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质量。我们会很容易地把佛号创造出来,因为佛号只要经过念诵听,自己创造声音,你自己再听回去,自念自听,这个佛号就..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
其实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什么东西,比方说你忆念佛菩萨跟忆念五欲的境界,效果是不一样的,它的确会产生作用。你看我们念佛,我们念佛是一种本尊相应法。我们这一念心能念的..
十五、放逸者。于染不防,于净不修,肆纵流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即以懈怠及贪瞋痴四法为体。放逸跟前面的懈怠有关系,不过它比懈怠又更严重;因为懈怠是对..
愚痴就是对事理的颠倒,颠倒染慧为性。这个邪见在唯识学叫颠倒推求,还加一个推求。我去查台中莲社,它出了一本《百法》,我上次去南普陀也讲到这个地方,我当时也发了一个..
我们应该知道,这一切的境界是我自己的妄想捏造出来的,离开我这一念虚妄的妄想,就没有这一切差别境界可得。你经常这样子修行,就能够解脱生死的业力。从唯识学的角度,我..
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我们是今生才有生命,那就简单多了,你今生才几十年,能打多少妄想?问题是我们要面对我们的过去、过去无量的过去生命所留下的痕迹,我们今生都要概括承当..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