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这段经文比较深,诸位要慢慢听。这当中佛陀就讲..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即将圆满了,你要小心,这个业力应该已经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了,才会有这以下六种状态出现,这是越后面越严重。我们先看第一个,..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这个地方是讲果地的妙用。当我们跟真如的体大、相大相应以后,所要成就的这种法身、智身的妙用,众生在见闻的时候是有..

一个人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开花结果,你已经很多生在酝酿这个因缘了,今生刚好被你碰到。一个人会造成重大的罪业,也不是一生造成的,也不是..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第一个,他是真语者。什么叫真语呢?蕅益大师说,无有虚伪。佛陀所宣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一个是佛陀捏造出来的,都..

有一个老禅师带着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这个沙弥跟着老禅师久了,慢慢地心中也有一点悟处,有一点悟境。老禅师说:某某人啊,你今天早上到后山去,去找一点草回来。沙弥就去..

世间上有邪与正两种力量,若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内心会生起邪念呢?因为我们的正念不足,有如房子为什么黑暗呢?因为光明不足。譬如拜完一部《八十八佛》,或打完佛七,心中..

无贪的境界,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的活动,这样的境界是针对三有,就是三界的正报,男众、女众;或是三有的资具,一切的依报如山河大地、房子、财物、动..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长真的能够引导我们在佛法中增上吗?怀疑!对于师长的怀疑,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正法时代,拜一个阿罗汉、菩萨、圣人,内..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现,是我们这一念心所现。这个地方的心是谁呢?是阿赖耶识。我们解释一下。阿赖耶识在唯识学叫作我爱执藏。也就是说,..

热搜词

  • 学佛(3604次)
  • 素食(2413次)
  • 佛陀(2008次)
  • 吃素(1894次)
  • 地藏经(1597次)
  • 净界法师(1485次)
  • 修行(1468次)
  • 往生(1455次)
  • 放生(1378次)
  • 心经(1376次)
  • 念佛(1270次)
  • 地藏菩萨(1265次)
  • 释迦牟尼佛(1211次)
  • 素食者(1051次)
  • 楞严经(1011次)
  • 金刚经(994次)
  • 功德(964次)
  • 华严经(867次)
  • 素食主义(842次)
  • 持戒(838次)
  • 观音菩萨(837次)
  • 护法(832次)
  • 大悲咒(812次)
  • 戒律(753次)
  • 阿弥陀经(727次)
  • 无量寿经(698次)
  • 文殊菩萨(697次)
  • 素食主义者(686次)
  • 法华经(674次)
  • 普贤菩萨(636次)
  • 普门品(546次)
  • 药师佛(439次)
  • 药师经(351次)
  • 弥勒佛(338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5次)
  • 瑜伽师地论(283次)
  • 素食汉堡(269次)
  • u00e5(257次)
  • 长阿含经(217次)
  • 素食厨师(185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7次)
  • 奥地利(102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5次)
  • 云南(39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