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从《楞严经》的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在无量的生死当中,心态已经是错误了,叫作颠倒妄想。颠倒妄想的形成,《楞严经》讲出了三个程序:就是感受、想象跟执着。我们刚开始内..

整部《阿含经》就讲两件事情:第一个,什么是我们解脱生死的障碍;第二个,怎么解决这个障碍,趋向涅槃。就讲两件事。佛陀把《华严经》这种理想的圆满功德报身收起来,示现..

十番显见的道理,就是在说明我们一个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两个原则:第一个,它是一种不变的体性。我们心要尽量离一切相,尽量不要受外在的境界干扰。你..

(一)举所观境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这一段是把前面的极乐世界所有的依报的庄严做一个总结。他说极乐世界总而言之是众宝所成的国土,众宝当然指的是庄严,不..

无缘慈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当中,慈悲心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众生缘慈:众生缘慈的慈悲他是有条件的,因为众生的慈悲他要取一个相,他要取一个众生一种他的..

梦中意识,就是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不夹带前五识的,完全是第六意识的独头意识来了别梦境。不过这个梦境在唯识的经论,它提出有两个因缘会有梦境出现:第一个是业种所现..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当我们开始观察名号的功德,产生信心,我们也如实的观察净土的庄严,产生愿力,那这表示什么?表示你有资格..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

我们念佛,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他有两个,一个是念佛的力道,一个是念佛的引导,引导就是智慧,念佛的力道是属于禅定。一、建立佛号初学者先成就念佛的力道,你必须先在妄..

「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六根的明了性叫自心。去取找谁呢?取找六尘,因为六尘也是由心所变现;由心去取找自己心中的影像,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攀缘心中的影像。「..

热搜词

  • 学佛(3595次)
  • 素食(2411次)
  • 佛陀(2006次)
  • 吃素(1892次)
  • 地藏经(1586次)
  • 净界法师(1470次)
  • 修行(1467次)
  • 往生(1454次)
  • 放生(1374次)
  • 心经(1367次)
  • 念佛(1268次)
  • 地藏菩萨(1264次)
  • 释迦牟尼佛(1210次)
  • 素食者(1050次)
  • 楞严经(1009次)
  • 金刚经(993次)
  • 功德(963次)
  • 华严经(865次)
  • 素食主义(837次)
  • 持戒(835次)
  • 观音菩萨(834次)
  • 护法(828次)
  • 大悲咒(810次)
  • 戒律(751次)
  • 阿弥陀经(725次)
  • 无量寿经(695次)
  • 文殊菩萨(694次)
  • 素食主义者(684次)
  • 法华经(674次)
  • 普贤菩萨(635次)
  • 普门品(545次)
  • 药师佛(439次)
  • 药师经(351次)
  • 弥勒佛(338次)
  • 素食日(333次)
  • 莲花生大士(295次)
  • 瑜伽师地论(283次)
  • 素食汉堡(269次)
  • u00e5(255次)
  • 长阿含经(216次)
  • 素食厨师(184次)
  • 黄财神(165次)
  • 孔雀明王(137次)
  • 奥地利(102次)
  • 清芳庙(95次)
  • 二十四诸天(75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19次)
  • 云南(19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