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若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脱,自性是佛道,故愿成就。这种人是不简单,他知道《楞严经》,一切法不离开现前一念心性,一切法都是一念心性所现的假相,所以一切法都在一念心中..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佛陀死亡是怎么回事?经云: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变,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圡,投胎一错悔时难。我们应该要冷静下来,观察生命的..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

前面的七重因果,是偏重在事相。从因缘上观察,我们跟众生是一个母子的关系,事相的因缘多。但这个自他交换,是一种道理的观察,就是你要有一种智慧,从道理上思考的成分多..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的圆呢?你现在活在感受当中,你就是偏了;你的人生活在你的愿力、智慧,你认为人生只是一个历..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它的命给夺去了,或者说把它绑起来,关在小笼子里面。这种系缚的痛苦,我过去也有一些经验。我..

一、提起佛号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定往生,但是往生一定要念佛,它是不可以取代的。你看《弥陀要解》中,阿弥陀佛的圣号是不可以取代的!临终的时候,你..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们的外境,一切的物质世界;第二个是受想行识,它是一个精神层次的内心世界,我们先从外到内,从外层先看起。第一个色..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我一念的清净心,所以我自己的能量开显不出来。那也没关系,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万德庄严!我就..

热搜词

  • 学佛(3626次)
  • 素食(2419次)
  • 佛陀(2016次)
  • 吃素(1902次)
  • 地藏经(1607次)
  • 净界法师(1548次)
  • 修行(1472次)
  • 往生(1460次)
  • 心经(1408次)
  • 放生(1384次)
  • 念佛(1279次)
  • 地藏菩萨(1272次)
  • 释迦牟尼佛(1218次)
  • 素食者(1060次)
  • 楞严经(1018次)
  • 金刚经(1004次)
  • 功德(970次)
  • 华严经(873次)
  • 素食主义(849次)
  • 观音菩萨(844次)
  • 持戒(843次)
  • 护法(838次)
  • 大悲咒(825次)
  • 戒律(759次)
  • 阿弥陀经(738次)
  • 无量寿经(704次)
  • 文殊菩萨(703次)
  • 素食主义者(697次)
  • 法华经(679次)
  • 普贤菩萨(645次)
  • 普门品(553次)
  • 药师佛(445次)
  • 药师经(355次)
  • 弥勒佛(345次)
  • 素食日(337次)
  • 莲花生大士(300次)
  • 瑜伽师地论(287次)
  • 素食汉堡(273次)
  • u00e5(258次)
  • 长阿含经(234次)
  • 云南(199次)
  • 素食厨师(188次)
  • 黄财神(173次)
  • 孔雀明王(141次)
  • 奥地利(106次)
  • 清芳庙(97次)
  • 二十四诸天(78次)
  • \u00e7\u0091\u009c\u00e4\u00bc(21次)
  • \u00e5\u008a\u009f\u00e5\u00be(18次)
  • \u00e7\u00b4\u00a0\u00e9\u00a3(18次)
  •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